约2824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共15分)
材料一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所根据的判断,叫做前提;由前提得出的那个判断,叫做结论。论证,是用某些理由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的过程或语言形式。一个简单的论证就是一个推理,其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其论点相当于推理的结论。从论据导出论点的过程即论证方式,相当于推理形式。一个复杂的论证则是由一连串不同的推理构成的,表现为一个推理系列。不过,论证和推理有一个实质性的区别,即推理并不要求前提必须为真,假命题之间完全可以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例如:“如果所有的金子都不是闪光的,那么所有闪光的东西都不是金子。”而论证的目的在于说服对方接受或拒绝某个主张,因此论证过程不仅要合乎逻辑,论据也必须真实。
根据论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论证可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演绎论证是依据有效的推理形式,从已经接受为真的一般性命题(作为前提)出发,推出某个或某些个别性真命题(作为结论)的过程或形式,其论据与结论之间有必然关系。例如数学中常用公理、定理进行的“证明”。归纳论证则是沿引一些事实性例证,推出某个一般性命题的真,或推出某个新的个别性命题的真的过程或形式,其论据与结论之间有或然关系。归纳方法,包括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类比法等。例如:“铜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铁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铜铁都是金属,所以金属加热之后体积就会膨胀。”该论证运用了简单枚举法,其论据都为真,但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为进一步证实该结论,还需要样本量更大的精细观察和实验,而且还需要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演绎分析。
一个复杂的论证往往有省略现象,如同几何证明中的跳步现象。论证中省略的关键隐含内容,具有如下特点:未被明确陈述出来;被论证者认为是显而易见、理所应当的;是推出最终结论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论证的关键;其本身不一定为真。正因为论证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任何论证都可以被质疑,并且应当接受批判性思维的检验。
(取材于《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形式逻辑》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推理”和“论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理所根据的判断叫前提,由前提推出的判断叫结论。
B.论证一般是由一个推理或者一连串不同的推理构成的。
C.一个推理如果前提为假,其推理过程必然不合乎逻辑。
D.论证既要求论证过程合乎逻辑,也要求论据必须真实。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绎论证的论据一般是确认为真的个别性命题。
B.数学中运用公理进行的“证明”属于演绎论证。
C.归纳论证可以使用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等。
D.归纳论证的论据为真,推出的结论不一定为真。
材料二
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这一点,就连对人类的美德大加贬抑的人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因此,我不怕任何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
3.材料二以动物为例进行类比论证,下列对该论证省略的关键隐含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兽在危险时刻会保护幼兽,人类自然更应当保护弱小的动物。
B.马在奔跑时不愿意踩着活着的生物,人类更不该伤害其他动物。
C.走进屠宰场的动物会发出哀鸣,人类不能对这些哀鸣无动于衷。
D.连动物有时都具备天然的怜悯心,人类当然具备天然的怜悯心。
4.材料二以“一个被囚禁的人”为例进行论证,请参考材料一,简要说明该论证省略的关键隐含内容、最终结论、论证类型分别是什么。(6分)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深受儒家影响的中国古典都城和宫殿建筑,它不讲求轴线对称,似乎没有任何规则可循,山怀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林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造园家们努力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用有限的景物,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共生之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