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9430字,答案扫描。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拉萨市高中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 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 ”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
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其实,“碎片化 ”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碎片化 ” 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 ”等问答网站 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
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 “碎片化 ”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 ”阅读对 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 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他说。“碎 片化 ”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 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
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材料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 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 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可算是件坏事。
B. 阅读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而“碎片化 ”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这是社会共识。
C. 泛化阅读导致读者思维分散,是因为内容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
人们的关注。
D. 网络阅读无法培养出“有书卷气 ”这样的气质,信息时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阅读的同
时不能忽略传统阅读。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浏览问答网站虽然属于“碎片化 ”阅读,但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和工作的现实指导性
建议。
B. 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并无关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不一定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收获与成长。
C. 阅读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纸质书阅读比互联同阅读更有利于培养读者个性化的感知能力。
D. 要想从“知道分子 ”变成“知识分子 ”,就不能“浅阅读 ”,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
进行苦读。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某人在浏览某博客文章后,在文后发表留言和作者进行互动。
B. 某教师到网站上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C. 某同学想了解区块链的有关知识,于是到网上搜集浏览大量有关的信息。
D. 某同学每周末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
4. 材料一和材料三论述的内容都与阅读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4 分)
5.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阿卡迪亚的过客
欧•亨利
这一年的七月,旅馆里来了一位客人,她递给接待员登记姓名的名片上写着:“海洛薇
兹•达西•博蒙特夫人。”
博蒙特夫人正是忘忧旅馆所钟爱的客人。她有着上流社会的高贵气质,待人亲切和蔼,
旅馆里的服务员都甘心情愿地做了她的仆人。
这位超凡脱俗的客人很少离开旅馆。她的习惯就和忘忧旅馆其他有品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