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80字。
2023年春季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本题共6小题,21分)
(一)
俯瞰( )美丽中国,体验风土人情。央视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人文景观及自然地理风貌。跟随镜头,我们走进了羲轩桑梓——甘肃,天府之国——四川,诗画江南——浙江;跟随镜头,我们领略到中国名山的风姿,或岩壁巉峻,或wēi( )峨秀丽,或高耸入云,充满着诗情画意;跟随镜头,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那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力量,以及长江从各拉丹冬雪山奔腾而出,一泻千里,直奔东海的气势。正所谓山清水秀,魅力无穷。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ē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以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桑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巉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文段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3分)
(二)
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中国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能力的伟大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2)更有能力,更接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逝者已矣,生者奋进。我们要铭记所有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卓著贡献的英雄烈士。(3)发挥他们的精神、吸取奋发的力量,为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的更大业绩。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人民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我们坚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4)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4.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1)句将“中国的今天”改为“今天的中国”
B.(2)句将顺序调整为“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
C.(3)句中“发挥”改为“表现”,“吸取”改为“摄取”
D.(4)句应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未来,掌握制认知权的一方将享有未战先胜之利。
②智能化指挥信息系统将以“人脑+智能系统”的方式协作运行,智能系统将辅助甚至部分替代人在指挥控制中的作用。
③与传统的武器装备不同,智能化无人装备系统不再是纯粹的“战争工具”,而是具有不同程度自主能力的“战争主体”。
④战场制权是战争中敌对双方对战场态势及其走向结果的控制权,包括制认知权、制信息权、制火力权、制行动权等主要因素。
⑤近年来,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高度重视研发智能化无人武器装备,无人飞行器、无人战车、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无人微平台等不断问世。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③④② C.①⑤②④③ D.⑤③②④①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与“理想”相关的内容。(共10分,答对一空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白居易 《卖炭翁》 如果能生活在“讲信修睦”的理想社会中,就不会产生身上只穿着单薄衣服,却希望天更冷的矛盾心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移情于物,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的志趣,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陆游 《卜算子??咏梅》 借饱受摧残,芳香如故的梅花,表现诗人身处逆境却绝不媚俗的高尚品格。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王勃 ⑥____________ 志向高远心胸豁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杜甫 《石壕吏》 老妇面对繁重的劳役,自己只得勉强去应为部队做饭的差役。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选取不同年龄段的人来传达桃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本题共14小题,3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7分)
【材料一】
筷子趣谈李贤武
①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用餐工具。筷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中国的劳动人民吃饭时偶尔用两根树枝夹着吃,发现树枝比用手方便了许多,于是,这种夹食物的工具——筷子就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起来,上自君王,下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