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30910字。

  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当代小说一直没能较理想地平衡好两种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实与虚、小与大的关系。很多写作困境由此而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小说革命,常常在极端抽象和极端写实这两种思潮之间摇摆。先锋小说时期,因为语言和结构探索的极致状态,写作被抽象成了一种观念、一种形式法则或语言的自我绵延,代表作有格非的《褐色鸟群》、孙甘露的《信使之函》、北村的《聒噪者说》等;后来的新写实小说,写日常生活琐细的困顿,各种孩子入学难、乡下来亲戚了、豆腐馊掉了的两难,走的又是极端写实的路子,精神意蕴上飞腾不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日常生活书写的张扬,走的就是这种经验主义、感觉主义的写作路子,物质、身体、欲望是叙事的主角,“新状态”“身体写作”“七O后”“八O后”等写作现象背后,都有经验崇拜、感觉崇拜的影子,叙事中的细节流指向的多是日常生活的烦难和个人的私密经验,这种由感觉和经验所构成的实感,对于认识一种更内在的生存而言,敞露出的往往是一种空无感——写作到经验为止,而经验的高度同质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验的贫乏,其实就是意义的贫乏、精神的贫乏。
  标新立异并不是现代小说唯一的途径。如果写作只是修辞和技艺,任何一种变着花样的探索很快就会模式化和雷同化,谁都可以玩一次意识流,谁都可以荒诞一把,博尔赫斯的圈套、马尔克斯的开头也可以模仿得像模像样。写作除了要有方法论的革新,也要有丰富的现实信息和审美信息,叙事才不会变成语言的空转,因此,文学该如何向公众发言并重获大众影响力,这并非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当年的先锋作家,如余华、格非、苏童、叶兆言、北村等人,后来都发生了写作转向,并写出了《活着》《人面桃花》《黄雀记》等故事性很强、读者很多的作品,这本身也表明,不再坚持过于乖张的艺术面貌,未必就是向大众妥协,而可能是通过艺术的综合和平衡,让小说回到了小说自身的中间道路中。“中间道路”这样的概括也许过于粗疏了,但从极端抽象的艺术探索中撤退,同时又避免沦入经验主义、感觉主义的泥淖,让写作变得既感性又理性,既实又虚,甚至用寓言的方式来写人间万象,这种综合和平衡所带来的写作突破,是近年来中国文学最大的收获之一。
  好的小说,总是游走于纪实与虚构、微观与宏大之间,让自我、意义、价值关怀、精神追问等,隐身于细节、经验、语言和结构之中,进而实现某种综合和平衡;它既有坚硬的物质外壳,又能在意蕴上显出一种浑然和苍茫,有限的讲述,好像敞开着无限的可能。而综合、平衡、杂糅、浑然,正是文学精神的核心。尤其是当我们把西方各种艺术流派都模仿、借鉴一遍之后,文学如何才能建构起真正的中国风格,就得借力于对各种艺术力量的综合。文学要想对“中国”作出重新体认,不是简单依靠回望传统、激活传统叙事资源就可以了,它还要处理好与现代世界、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只有融汇了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文学,才能称之为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学。小说是当下最重要的文体,理应担负起文学变革的使命。
  新的观念催生新的小说。当一个现代社会来临,我们不仅希望作家告别陈旧的写作方式,写出真正的现代小说,也希望他们能不断地写出新的现代小说。
  (摘编自谢有顺《召唤一种新的现代小说》,《新华文摘》2023年第3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锋小说时期,写作被抽象成了一种观念、一种形式法则或语言的自我绵延,代表作有《褐色鸟群》《信使之函》《聒噪者说》等。
  B. 新写实小说写日常生活的困顿,精神意蕴上飞腾不起来,充分说明写作不能走写实的路子,如豆腐馊掉了的两难,乡下来亲戚等。
  C. “新状态”“身体写作”“七O后”“八O后”等,专以物质、身体、欲望为叙事对象,写作到经验为止,显现出意义和精神的贫乏。
  D. 中国文学除回望激活传统外,还要处理好与现代世界、现代艺术间的关系。只要融汇了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就能面向未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当代小说一直没能比较理想地平衡好实与虚、小与大两种关系。
  B. 文章引余华等先锋作家转向写出故事性很强的作品,旨在论证让小说回归“中间道路”的重要性。
  C. 文章运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观点,层次清晰。
  D. 文章以“较理想地”“收获之一”“当下最重要”等语言,对表述作出限制,用语审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作除了方法论的革新,也有丰富的现实信息和审美信息,不是谁都可以玩一次意识流,谁都可以荒诞一把。
  B. 近年来中国文学的一大收获是不再坚持过于乖张的艺术面貌,让写作变得既感性又理性,既实又虚,既综合又平衡。
  C. 当我们把西方各种艺术流派都模仿、借鉴一遍之后,文学要建构起真正的中国风格,就得借力于对各种艺术力量的综合。
  D. 《祝福》《红楼梦》这样的优秀小说既有坚硬的物质外壳,又能在意蕴上显出一种浑然和苍茫,有限的讲述,好像敞开着无限的可能。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充分说明写作不能走写实的路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后来的新写实小说,写日常生活琐细的困顿,各种孩子入学难、乡下来亲成了、豆腐馊掉了的两难,走的又是极端写实的路子,精神意蕴上飞腾不起来”,文章介绍新写实小说的缺点,没有说“写作不能走写实的路子”,选项无中生有。
  C.“专以物质、身体、欲望为叙事对象”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物质、身体、欲望是叙事的主角”,并没有“专以”的限制。
  D.“只要融汇了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就能面向未来”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只有融汇了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文学,才能称之为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学”,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淄博烧烤频频“出圈”,一跃成为网络“顶流”。5月4日,五一小长假刚过,百度地图“五一假期出游大数据”发布了《五一热门旅游景区榜单》和《五一热门旅游城市榜单》,在“进淄赶烤”热潮下,淄博高居五一热门旅游城市榜单首位,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八大局便民市场则名列热门旅游景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