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170字。

  辽宁省部分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摘自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造成这种异乎寻常而且独一无二的成就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之间空前的隔绝程度。中国既没有像地中海那样的可以连接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的内海,也没有能使印度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互相交往的印度洋。相反,在其历史上的绝大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并且两则材料阐述的出发点和针对性相同。
  B.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决定了中国在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和国际秩序中的角色定位。
  C.地理环境导致中国在历史上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之间是隔绝的,与四面八方是切断联系的。
  D.作为政治家,孔子的政治思想是无用的;作为教师,孔子在死后取得了成功,还名垂史册。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条件、农业技术和从新大陆引进的农作物使中国能够养活大量人力资源,有了人力资源优势。
  B.中国书面语言有表意、象形特点,具有这特点的共同的书面语言有助于中华文明保持持久性。
  C.中国科举考试内容最初相当全面,不注重儒家经典;后来才集中于文体和儒家的正统思想上。
  D.中国士绅阶级是统治阶级,包括地主、儒生和官吏,地主的子弟可通过读书、应考成为官员。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分别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特性。
  B.材料二引用伊懋可得出的关于中国农业的结论,是为了论证中国在当时能够养活大量人口。
  C.材料二将中国与地中海地区、中国与印度洋地区进行对比,论证了中国在地理上的隔绝程度。
  D.材料二举孔子要当一个注重实际的政治家而失败的例子,论证了孔子死后取得成功的原囚。
  4.材料一中加点处的“从根本上”和材料二中加点处的“最重要”有什么内涵?请简要分析。
  5.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的养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任【注】
  老舍
  尤老二去上任。
  看见办公的地方,他放慢了脚步。那个地方不大,他晓得。城里的大小公所和赌局烟馆,差不多他都进去过。他记得这个地方——开开门就能看见千佛山。现在他自然没心情去想千佛山;他的责任不轻呢!他可是没透出慌张来;走南闯北多年了,他沉得住气,走得更慢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