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10字。
3.1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了解李白的生平以及他们的诗歌风格。
2. 分析景物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鉴赏诗歌的艺术特征,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掌握用典、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品味其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诗歌主旨的分析。
难点:
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学习提示
唐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李白、杜甫是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伟大诗人。李白擅长古体诗;杜甫诸体皆擅,在律诗方面成就尤高。
《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导入新课
时间穿越千年,而今唐诗依然被我们吟唱。盛唐文化孕育出一个天才诗人,他自负而又自信,狂傲而又独立。这灿烂的诗园中,有一个人曾为唐诗树起一面大旗,引领唐诗走上了浪漫主义的高峰。他就是诗仙——李白。他的诗中有如席的雪花,三千之飞瀑以及他的危楼摘星,他的梦飞吴越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想象之奇妙。余光中评价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播评价李白的一首诗“奇之又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的诗篇《蜀道难》,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诗侠”之称。他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李白,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与杜甫并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