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20字。

  《溜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品读小说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之妙,理解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重点)
  2. 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阿城简练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
  3. 披文入情,理解作者借溜索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自读课文,尝试用第三人称或从马帮首领视角重新讲述故事,任选其中一个形成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安忆说:“小说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讲故事。”在作家中,阿城被誉为“中文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究竟是怎么讲故事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溜索》这篇小说来学习他讲故事的方法。
  二、变换视角,体会手法之妙
  阿城的很多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这篇《溜索》也不例外。第一人称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得阿城偏爱呢?
  1. 请同学用第三人称重新讲述该故事。
  示例:马帮在山里赶路,走到高高的悬崖边,准备过溜索了。马帮汉子动作熟练,毫不畏惧,一个个上了索。后来有一个新人哆哆嗦嗦爬进角框。首领把他往前一送,就看他整个人定在了那里,好一会儿,才伸手去拨绳索。等到了对岸,他软软地爬出框子,惹得众人一阵发笑……
  2. 对照课文,你认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哪一种人称叙事效果好,好在哪里。
  提示: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明确:第一人称叙事更引人入胜
  (1)第一人称叙事时,融入大量对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刚听到隐隐闷雷声时,“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听多了“生疑”,等到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多处心理描写步步设疑,暗示怒江环境非同一般,侧面烘托出峡谷的奇险,强化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2)还有大量对生理反应的描写。比如刚到岸边时的“抽气”“抖腿”,从溜索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眼珠涩涩的”……作者通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