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780字。

  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联盟体2023届高三联合考试(四月)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一种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文体,故事性、娱乐性乃至抒情性是其作为“纯文学”的本质特征。然而,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却存在着显著的“非文学化”倾向。最早将小说视为一种文体并对其加以评论的是东汉的班固,其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将小说与儒、道、阴阳等十家相提并论,认为小说作为“街谈巷语”乃“刍菟狂夫之议”,其价值“小道可观”。班固强调小说与子部诸家一样重在说理而非叙事,显然是将小说纳入了传统知识范畴,并未关注其文学性。与班固同时代的桓谭同样强调小说以说理为宗,而非以叙事见长。他们都推崇小说的实用价值,二者小说批评的“非文学化”倾向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然而,唐人魏徵等所撰的《隋书•经籍志》仍将小说置于子部,与儒、道并列,强调其“可以兴化致治”的政教功能﹐对志怪尤其传奇小说的文学性视而不见。唐人韩愈作《毛颖传》,张籍以《上韩昌黎书》责其“多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此有以累于令德”,对该小说“以为欢”的娱情功能持否定态度。其后,《旧唐书•经籍志从新唐书•艺文志》也将小说置于子部或史部,显然﹐直至宋代,正统文人仍未将小说视为“纯文学”。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高度繁荣,但小说批评中的“非文学化”倾向更为明显。明人瞿佑的《剪灯新话》因“风情丽逸”而致“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该小说集在韩、日等东亚文化圈深受欢迎﹐可它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被官方明令禁毁的小说,这在本质上是对其文学性的否定。此外,作为国家总书目的《四库全书总目》沿袭史志传统,仍把小说放在子部,纪昀在《子部•小说家类》中,将小说的功能概括为“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依旧强调小说的教化及学术功能。纪昀尤其反对小说的虚构艺术,并因此批评《聊斋志异》所叙故事凭空无据。
  即便到了近代,梁启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小说界革命”,仍遵循“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将小说视为启发民智的工具,其功利性小说观与文学的审美价值背道而驰。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将革新“道德”“宗教”"政治”“风俗”“人心”的任务赋予小说,过分强调小说的实用性。晚近“西学东渐”之风并未彻底改变国人的传统小说观,许多人仍旧认为小说应承担起《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政教功能。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肇始,作为国文教习的林传甲仿照日人签川种郎的《支那文学史》撰写了“京师大学堂国文讲义”,并以“中国文学史”为题印行。然而,这部出于国人之手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却将小说排除在外,并对签川种郎高度赞赏《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的做法予以斥责。显然,林传甲承袭的是正统小说观,对作为“纯文学”的白话小说仍然是非常排斥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非文学化”倾向可谓源远流长。究其根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数小说批评家乃至小说家在道统文学观的支配下,从未将小说视为“纯文学”,反而过分强调其经世致用功能﹐否定其娱乐性、故事性或抒情性等审美特征。
  (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非文学化”倾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对古代小说常常忽略其文学性,强调其经世致用的功能。
  B. 魏徵等人未承认古代小说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非常认可小说的政教功能。
  C. 明清时期,对小说的批评否定更为明显,甚至出现官方明令禁毁某部小说的现象。
  D. 林传甲并未全盘接受《支那文学史》而撰写中国文学史,他仍旧承袭正统小说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分析古代小说的文学性和说理性,有助于论证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非文学化”倾向的弊端。
  B. 文章第三段以《剪灯新话》为例,论证小说批评中的“非文学化”倾向有碍于小说创作的繁荣。
  C. 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大量使用了引用论证,让文艺理论领域的观点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
  D.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后提出观点,然后以历史年代先后为线逐层分析,纵向展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桓谭和后代许多学者深受汉代班固 影响,强调小说与子部诸家一样重在说理而非叙事,将小说纳入传统知识范畴。
  B. 宋代及宋代之前的文人未将小说视为“纯文学”,他们很多人都对小说的娱情功能持否定态度,强化小说的政教功能。
  C. 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忽视文学的审美价值,过分强调小说的实用性,因而难以对小说创作发展起到真正作用。
  D.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开始阶段对小说的评价并不客观准确,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道统文学观思想对后世影响之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对小说的批评否定”错,根据原文“小说批评中的‘非文学化'倾向更为明显”“这在本质上是对其文学性的否定”来分析,都是针对小说“文学性”的态度,并不是对小说本身。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当时,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而后在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