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2340字。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南宋是古典文化的高峰,思想上产生了朱熹、陆象山这样的理学大师,诗坛产生了中兴四大诗人,词坛也有李清照、辛弃疾等大词人,唯独古文语焉不详。南宋的古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试从吕祖谦古文选本《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探讨南宋古文的转型与新样古文的形制。
②《古文关键》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吕祖谦编选的古文教材。我们在是书中却很少看到关于唐代儒学复兴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对文以载道的过分要求,而这些是韩柳欧非常强调的,这是第一个转型,是由道到文的转型。吕氏《古文关键》不关道德一事,《四库总目提要》也评论:“祖谦此书实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文人们开始非常看重自己文章的独立存在价值。编写与阅读古文选本成为时尚,宋代也出现了 100种左右的古文选本。
③南宋古文的第二个转型是对文法的强调。从《古文关键》开始,古文从神圣的复兴儒学的神坛,从形而上的高大上下沉到形而下的作文法。《古文关键》卷首叫《看古文要法》,第一部分《总论看文字法》,“第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模,第三看纲目、关键……第四看警策、句法”。案例部分又是“看韩文法”“看柳文法”“看欧文法”“看苏文法”……
④第三个转型是厚今薄古。《古文关键》一改唐人只取秦汉古文的传统,变为只取唐宋八大家古文。欧阳修疑经疑古,王安石制《三经新义》,苏东坡提倡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书写,全都是推崇当代文化。南宋人对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从学习的角度继承,特别推崇欧苏又能自成面目,特别强调事功之学、制度之学。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唐宋八大家古文则明白晓畅,便于实用。南宋事功派继承了八大家的明白晓畅,这是一种近代化、实用化的语言趋势,也是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要求,结合事功的主题,成为南宋散文的时代面貌。
⑤第四个转型是古文的主战场从意识形态下沉到科举。说起科举辅导,吕祖谦比同时期的老乡陈傅良还要稍逊。陈傅良以科举文辅导名震一时,他编著的服务于科举的古文选本《八面锋》也红极一时,《四库提要》评此书曰:“相传此为傅良所撰……皆预拟程试答策之用,非欲著书,故不署名耳。宋人好持议论,亦一代之风尚,而要其大旨,不失醇正……是编虽科举之书,专言时务。”科举文与古文互相借重,互相煽动,是典型的新样古文。新样古文对南宋古文运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文关键》中提出了“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这样违背纯文学的观点,恰恰体现了科举文的特点。议论文对科考最有用。
⑥第五个转型体现了商业文明的时代特点。从《古文关键》的多处矛盾来看,可能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他们从吕祖谦谈文的语录、授课的讲义、课堂评点的古文组合剪辑成《古文关键》一书。当时该书比较畅销,可能有二卷本,还有二十卷版本。实际上不管书商有多少“神操作”,不管其多么粗制滥造,但它价格便宜,且大量印刷,推动了古文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的普及。评点者将文本阅读感现场表达,随机标注在文本,可以是即兴的、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读者借助这些标抹符号以现场体会评点者的感受,所以选本格外真切。到清代,古文选本 600种,而成熟的选本大部分有评点,古文也找到了它最佳的存在方式,最终延续为今天中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
(选编自马茂军《<古文关键>与南宋古文转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复兴儒学、文以载道”的古文在整个宋代转型为“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的古文。
B.“形而上的”指复兴儒学神圣使命的传统古文主张,“形而下的”指新样古文的主张。
C.科举辅导上陈傅良比吕祖谦名望略高,故《八面锋》比《古文关键》的水平也要略高。
D.从《古文关键》可能有多个卷本等的矛盾现象看,说明其书是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将南宋“古文”与同时期的文化高峰“理学、诗学、词学”作比较,提出问题。
B.文章分析《古文关键》转型信息时,各段均用了比较分析,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深度。
C.文章紧扣《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阐述思路清晰有力。
D.第④段第⑥段在阐述南宋古文发展变化的各种转型特点时,均提到了选本的时代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文关键》的选文标准不再以“文以载道”为宗旨,而比较看重文章自身的价值。
B.“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故《古文关键》选八大家的文章而没有选秦汉人的文章。
C.“有用文字,议论文是也”的观点,也是新样古文的选文特征,推动了古文的发展。
D.读者借助评点者在书中留下的各种标抹符号,感受评点者的阅读感,因而格外真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 2020年
全国科普工作人员(万人) 186.82 181.35
专职科普创作人员(万人) 1.73 1.85
专职科普讲解人员(万人) 4.11 4.17
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亿元) 172.97 171.72
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亿人次) 1.72 1.15
科研设施开放数量(个) 10664 8328
科研设施接待人数(万人) 954.28 1155.52
(摘编自《2020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科学技术部发布)
材料二: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传道授业天上来,将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