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230字。
10.1《劝学》 检测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1.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选自《与高司谏书》
A.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B.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C.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D.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2.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刘禹锡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曾巩,以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
C.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一种说明文的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情。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向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之族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吾尝跂而望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5.下列选择中,全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金就砺则利 ②虽有槁暴 ③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⑤知明而行无过
⑥或师焉,或不焉 ⑦吾从而师之 ⑧君子生非异也
A.①③⑥⑧ B.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⑧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 古之学者必有师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彼童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