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80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艺术镜头之一“读懂词意”
  师: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师:(配乐朗读)他才华横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以六十六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四千八百多篇文章,他的创作生涯维持了四十余年;他命运多舛,豪放洒脱;他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多情,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2000年,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1001至2000年间的12位世界级杰出人物,他是中国唯一入选者,被授予“千古英雄”的称号。他是谁呢?
  生:苏轼。
  师:对,他就是历经千年仍散发着魅力光彩的男神苏轼。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中秋词”《水调歌头》。
  生充满期待。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和节奏哦。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来点评一下。
  生:他有一个字音读错了,宫阙的阙应该是四声,他读成了一声,节奏很准确。
  师:你听得很仔细,订正很准确。阙是多音字,当阙解释为“缺点,错误”“缺口,空缺”时读一声,解释为“宫殿”时则读四声。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齐读。
  师:读的既准确又流畅,为你们点赞。老师采访一下大家,要想读出感情和意境,我们还需要什么?
  生:需要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师: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词意。看一下老师的学习要求(屏显):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用自己语言说出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出来。(2)合作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再不懂处全班交流。
  生先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还有哪些疑问呢?
  生:“高处不胜寒”中“胜”怎么理解?
  生:承受。
  生:“何似在人间”中“似”怎么理解?
  生:比,比得上。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问问大家,苏轼写这首词时,身在       ,心系       ?
  生:苏轼身在家中,心系亲人。
  师:老师带来一段背景资料(屏显):熙宁九年,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处处遭受排挤和打击,政治上很不得志。当时41岁的苏轼被贬到密州任太守,苏轼的弟弟子由此时在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为官,兄弟两人七年多没见面了。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生若有所悟。
  师:苏轼身在        ,心系        ,
  你又有想法了吧?
  生:苏轼身在密州,心系子由。
  师:嗯,可见这是一首写在密州,思念亲人的词作。既然是一首思念亲人的作品,那我们读的时候语速应该?
  生:慢一点,深沉一点。
  师:对,这样才能读出思念的味道。下面大家都化身为苏轼,摇头晃脑,慢悠悠地读出思念的味道。
  生自由读。
  师:咱们来一个师生合诵吧。
  师生合诵,读出了淡淡的思念之情。
  师:不错,从大家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那份淡淡的思念。词作除了对亲人的思念外,还有什么味道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作的意境中。
  艺术镜头之二“读懂意境”
  师:要想走进词人营造的意境中,必须发挥想象方可。下面请听老师配乐朗读,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看看词人为我们营造了哪4幅画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