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00字。
娄底市2023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踱步duó 竹篙hāo 帷幕 嘎然而止
B.窈窕yáo 两栖qī 燎原 蓑草连天
C.缄默jiān 沙砾lì 枯燥 风雪载途
D.糜子méi 蓦然mù 慧星 草长莺飞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苏州园林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B.陆游擅长在凡俗的农村生活题材诗歌中,无斧凿痕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随手拈来,天衣无缝,体现出高超的技巧。
C.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但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既没有因为水土不服而销声匿迹,也没有因为环境变迁而改性变种。
D.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如今全民健身意识日渐增强,为了避免身体不受到损伤,我们健身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B.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在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4.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的诗歌305篇,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恐龙无处不在》是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题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揭示了文章的内容。
C.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黄发”“垂髫”来分别代指家乡、老人、小孩。
D.“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通常为男性。“甫”是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后指人的表字,亦作“父”。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______
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⑤②
6.(10分)古诗文默写。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3)《子衿》中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女子等待恋人的焦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两句诗: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在《桃花源记》中与这两句诗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求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5分)
(1)【写标语】某社区准备就“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谈看法】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的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请简述理由。(3分)
二、阅读(65分)
8.(16分)文言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