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20字。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练习小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不受约束”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B.“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错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句意为“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可见“碧”为静态颜色,“争”为“流”的状态。“争流”:争先恐后的行驶。“争”更能体现船的奋进。所以应该是“碧”与“争”呈现静动结合。
  故选B。
  2.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粪土当年万户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 正确。“粪土当年万户侯”是说“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把“万户侯”比作粪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正确。
  C.“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错误。设问应该是自问自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只是提出问题,回答的内容在下阕的“同学少年”,所以但看这一句,没有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正确。“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把起伏的“苍山”比作海的波涛,把“残阳”的颜色比作血的颜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评卷人 得分
  二、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        ,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