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10字,答案扫描。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试卷总分 120 分)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词论,就是关于词的评论。评论相比于创作,总是较为晚起的。词论的兴起,要在词体 建立,词作成为潮流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独立而专门的词论词评。唐代诗人在写作古近体诗 之余,为词这种新兴的音乐文艺所吸引,创作词的诗人已有不少,但是总的来说,与诗相比,词不过是居于诗的附庸地位,当时的创作成绩并没有赢得理论上的确认。唐时文学评论的目 光也专注于诗文,对于初露头角的词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而且,词作为燕乐的曲辞,流行于 倡楼酒宴之间,所以,对于那些局限于传统观念的作家,在他们谈文论艺之余,一般不屑顾 及。因此,在唐时虽然有刘禹锡、温庭筠这样著名的作家从事词的创作,而在评论方面并没 有得到及时的应有的反响。
  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可以说是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五代赵崇祚编《花间集》,欧阳炯为之作序,《花间集》是第一部文人词选集,欧阳炯序也成了最初的词论。序云: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花间集序》以工致的四六文,叙述前代以来乐府词曲的盛况和《花间集》编选的背景和作用,作为最初的词集序,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说明了花间词的词风特点。“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南朝宫体指的是齐梁宫体诗,北里指的是长安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称北里,是群妓聚居之地。这句话是说,花间词上承齐梁宫体,下附北里倡风,这是花间词的产生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的生存环境。
  第二,说明了《花间词》的唱本特点。《花间集》不是一般的诗歌集,而是一部歌词集。它的编集目的,“将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莲舟之引指的 是南朝莲舟曲,采莲曲,休唱蓬舟之引,就是说,要为酒宴歌席提供新鲜的时代的歌词。
  第三,说明了论词与论诗已开始趋尚不同。欧阳炯于论诗论词持两种态度,各有所宗,互不相好。他曾经模仿白居易作讽谕诗五十首抨击当时的奢侈之风,而论词却追踪齐梁宫体。当时持这种态度的,也不止欧阳炯一人。宋人论诗、文,务在言志载道,论词则以缘情绮靡 为尚,有着两种标准、两种尺度,可以说是由花间词人肇其端的。
  宋代词臻于极盛,由附庸蔚为大国,阐明词体、词律,历评词家、词派,探究词旨、词法的各种著述因之相继而起,词论词评遂在艺术评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并由此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改编白 陶然《宋词经典》)
  1. 下列关于《花间集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炯的《花间集序》是唐五代时期最早的词论,它的出现早于《花闻集》。 B.《花间集序》叙述了花间词人产生的历史渊源、现实生存环境及其词风特点。 C.《花间集序》说明《花间集》的编集目的是为酒宴歌席提供新鲜的时代歌词。 D.《花间集序》表明唐人论诗论词的不同态度:诗在言志载道,词则缘情绮靡。
  2. 下列不是词论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A.词体建立,词作成为潮流,至于宋代,词臻于极盛。 B.燕乐发展,词人的人数大大增加,诗人词作成果斐然。 C.作家们突破传统观念,对词和词论认识发生了改变。
  D.后世文人纷纷著述,各种词论词评的典籍相继而起。
  3. 下列词句最可能出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C.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D. 玉纤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孙光宪《酒泉子•敛态窗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淀粉
  ①满足碳水需求必须靠种地吗?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②9 月 23 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本年度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 究所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该所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淀粉制备方法,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