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90字。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与语法,记住范仲淹的警句。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与语法,记住范仲淹的警句。
2.学习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难点:掌握文章重点句的深层含义,品味并学习古人的博大胸怀和人生理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整体感知,导读第一段。
教学步骤:
导入
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佳句。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本文也因此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千古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1046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三)了解体裁。
导入:我们在八年级曾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文章,谁能向大家介绍下“记”这种文章体裁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记”的相关知识
定义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特点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举例 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以及本单元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都属于这类古代题材的文章
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理清文章结构。
1.提问:本文按所写的内容划分,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学生答后归纳:
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2.追问:第二部分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学生答后归纳: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完成上述归纳后,多媒体展示:
一(第1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缘由。
1.(第2段)洞庭湖壮丽景象。
二(2~4段)“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段3:景:暗;情:悲。
2.(3.4段)览物之情。
段4:景:明;情:喜。
三(第5段)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导读第1自然段。
1.疏通词句,翻译本段。
布置:结合下面提供的注释(多媒体展示注释),逐句翻译课文第1自然段。
【注释】①【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文章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②【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滕子京,名宗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