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6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是回忆“我”儿时在家中的百草园得到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体会到的既枯燥又不失乐趣的生活。因此,在教学此文时,应特别注重把握文本的教材情景。既要注重对作为独立文学作品的文章的深刻主题思想的体会,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状况,感受童趣;既要注重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的知识学习,也要注重其对作者心路历程的情感把握;既要注重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同一性感知,又要注重其认知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在探访了鲁迅的精神胜地后,形成对自己记忆中美好家园的回忆。作者鲁迅将自己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写出来,百草园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美好、最温暖的精神胜地。而师生一旦走进文本,亦即走进了这温暖的精神胜地。学生在赏读文本后,也将收获这美好的记忆,并最终实现情感的共鸣与迁移,不仅有对鲁迅美好记忆的感受,更有对自己美好记忆的认识,把从文本获得的审美感受内化于心。
本文的特点是“主题深刻,艺术特色鲜明”,是一篇值得师生反复品读的文章。从主题上来说,目前学术界对此文存在三种论争。一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残害;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写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学习,表现当时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暗藏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过写童年成长的逐渐发展、过渡的两个时间、空间——大自然和学校教育的时空变化,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虽有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但主要是展现充满童趣的生活。艺术特色主要从四个视角来赏析。一是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学会并熟练默读长文;
(2)能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用白描手法写景、结构巧妙、语言趣味十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趣景、趣事、趣闻和趣人”,能品读文中精炼生动的语言;
(2)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还原、比较文本内容,探究文章主题;
(3)用“朗读”和“情境体验法”,体会作者童年时玩耍和求知的无限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获得丰富、深刻的审美感受;
(2)通过探访精神胜地,构建共性和个性共存的记忆家园。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百草园的景物描写特点、理解美女蛇传说的作用,体会百草园之乐。
2.难点:通过对三味书屋内容的研读,感受作者的复杂心理,探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区别、联系,体会文本主题和情感。
五、教具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以笔代戈,一生战斗,被誉为近代中国的“民族脊梁”、“民族魂”。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鲁迅的文章吗?大家一起来回忆。(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回顾)其实,直到今天,我国还有一大批学者在研究鲁迅的文章和精神。老师也十分敬重这位民族英雄,在拜读了他的作品之余,还有幸到绍兴拜访了鲁迅故里。当我真真切切地进入这个水乡时,眼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