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60字。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案
一、新课导入
理论本身只不过是一行行的文字与符号,只有在实践的土壤中才能焕发它的青春与活力,而它结出的果实便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拂去真理身上的尘埃,驱散真理头顶的阴霾,挺起真理的脊......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课
二、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全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2.了解时政评论类文体特点,
3.学习用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印证本文的观点,并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写法。
4.学习冲破思想束缚、解放思想的精神,正确认识、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全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破立结合和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的写作方法。
三、作者名片
胡福明 是本文的主要作者。
胡福明(19352023),江苏无锡人。1955 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9年9月进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 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四、写作背景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多次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7年,胡福明撰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来文章经过多人多轮修改和审定,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标题发表。5月11日,这篇文章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学常识
1. 社论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代表媒体编辑部和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称为“本台评论”。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