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26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按照叔本华(德国哲学家),悲剧之中又有三种的区别: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极尽他所有的能力来互相构陷而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得不这样的,只是由于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它,不得不这样。众人明知其害,而不负任何责任。这种悲剧,远比前两者更为感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种悲剧所展示的人生的最大的不幸并非例外之事,我们对蛇蝎心肠的人物与不可预知的命运固然感到恐惧,但因其少见,以为自己未必会遇到,而不必求避免之道。但在第三种,无时不可落在我们面前。况且这等惨烈的遭遇,不但时时可能自己忍受,亲身遭遇这种残酷之事,却无处诉说,不喜爱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随时加以压抑。王夫人本来就亲近薛家。凤姐因为管家的缘故,妒忌黛玉的才华而担心她给自己带来不便。袭人鉴于尤二姐、香菱的不幸,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话,害怕祸及自身,却不能对最爱护自己的祖母诉说心事,因为普通的道德不允许,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离,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发生,不过由通常的道德、通常的人情、通常的境遇造成的悲剧罢了。由此观之
  (根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翻译,有删减)
  材料二:
  一般读者都以为,“金玉良姻”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宝玉是被迫迎娶自己并不爱的宝钗,因此令人厌恶。甚至有很多人采取了阴谋论,揣测王夫人、薛姨妈乃至袭人为了促进这段“金玉良姻”,于是“金玉良姻”简直成了罪恶的代名词。不过,这样的想法实在太简单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悲剧分三种:第一种是由蛇蝎心肠的人互相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盲目的不可预知的命运造成的
  B.“因为普通的道德不允许”,宝玉不能对贾母诉说心事以及“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离”这些都是王国维用来证明《红楼梦》是“第三种之悲剧”的理由。
  C.材料二认为贾宝玉与薛宝钗所谓的“金玉良姻”,并不是人为的阴谋,而是和尚假借上天神谕的一种别有用心的安排
  D.《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王熙凤以当家理事者的身份,当众对黛玉开了一个玩笑,还是根基、家私,黛玉都配不上宝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认为贾母爱宝钗的温顺娴静,而不喜欢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王夫人本来就与薛家相亲近,这些都极其自然。
  B.《红楼梦》一书与一切悲喜剧不同,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属于叔本华说的第三种悲剧,远比其他悲剧更感人。
  C.材料一部分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说明《红楼梦》中的悲剧不但主人公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
  D.材料二引用脂砚斋提供的最强而有力的证词“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
  (3)根据材料一,下列人物判词最能体现《红楼梦》所体现的“悲剧中的悲剧”的一项是      
  A.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B.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C.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D.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两则材料对《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看法有同有异。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葛天民
  师陀
  葛天民懂一点医术,跟他父亲老葛医生学的。现在他不单会给病人吃甘草和麦门冬,而且会打针了。
  见到我来,他非常惊讶。
  我们在一个空院子里坐了。三间平房,坐北朝南,是葛天民的诊所。房门前有个葡萄棚。葡萄棚下面放着低矮小桌,另一边是一只小凳。桌子上展开着一本书。一些肥大的葡萄在空中吊着,已经烂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