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680字。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光明日报讯  12月23日,中华读书报发布该报编辑部评选的2020年度十大好书。入选图书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反思当代医学的《医学的温度》,其中有医学方面的最新知识,更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束景南教授二十年王阳明研究的总结之作《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体大思精,考证严密,多发前人所未发,堪称王阳明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小说集《晚熟的人》,反映了作者在写作题材、艺术手法上的新探索;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生存状况的《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是一本结合了非虚构写作的在场感与社会学研究专业性的跨文本佳作。此外,还有历史读物《大宋之变,1063一1086》、日本史论著《分身:新日本论》、曹禺女儿万方书写父母人生故事的《你和我》、贾平凹的新长篇《暂坐》,以及两部引进版图书《记忆记忆》和《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与爱情》。
  这是中华读书报连续第16年评选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着重考量图书的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以及在学界和读者中的口碑。
  (摘自王洪波《中华读书报评出2020年度十大好书》)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日,在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东宫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伴随着悠扬古典的音乐。数十位孩子和其母亲身穿传统汉服,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经典,传统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读书报评出2020年度十大好书,有医学方面的,有历史研究方面的,有叙述人生故事的,表现革命与爱情的。
  B.中华读书报评选年度十大好书着重考量图书的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或趣味,以及学界和读者的口碑。
  C.山东省曲阜市打造“母子传承国学”品牌,开展家风家训宣传展示,引导人们传承良好家风,培育文明新风尚。
  D.传承国学能让好家风好家训在心中生根,将国学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以多种创新形式传承优良家风,能使群众受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意义重大,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因此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B.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特点是中华文化价值理念的表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因此,传承中华文化就是传承儒家文化。
  C.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把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社会科学化处理,并融入到现代知识体系和思想框架中去。
  D.为了促进中华文化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在对儒家思想进行社会科学化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返回源头,汲取儒家思想的生命活力。
  3.某学校为弘扬儒家、道家思想,特将两栋楼命名为“崇德”“循道”。若欲彰显命名宗旨,则适用于悬挂在两栋楼墙面上的字幅依序是(3分)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B.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志于道,据于德,依干仁,游于艺
  D.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6分)
  5.为大家推荐一本你心目中的好书,请结合材料并写出推荐原因。(4分)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兄  弟
  江泽涵
  青山深处有一个篱笆院子,两间茅屋坐北朝南,中央两块菜地,栽着各种蔬菜,左边堆着柴草垛子,最里边角落里有一口石磨,驴子在拉着磨豆。
  右边藤架下,两个中年男人在对饮。木子青夹了块猪头肉到嘴里,慢慢地嚼起来。
  “兄弟,”杨炎小心地唤了一声,“你意下如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