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730字。
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叙事与抒情,是文学写作的两大范畴。以往先秦文学史的撰述和研究囿于“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的文类划分,大量极富文学意味的叙事由此淡出观照、梳理,甚至造成了中国早期文学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误解。“说体”的提出和揭橥,正是考察先秦叙事文学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和全新视角。
“说体”是对先秦源自讲说、记录成文、具有一定情节性的叙述体故事文本的统称。“说”字取自《说林》《储说》《说苑》等篇题书名之“说”,含义并非说理、辩说,而是述说,用为名词即所说之事。先秦时,除《韩非子》将这种文体题为“说”之外,《吕氏春秋•禁塞》在提到“以说”者“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下称五伯名士之谋”后,称他们“行说语众以明其道”。也都是以“说”指称传闻故事、历史故事。
“说”这种叙事文本在先秦有时又被称为“传”和“语”。叙述故事的文本何以会被称为“说”,或者被称为“传”和“语”?先秦时“说”虽多义,但“说话”为本义,所谓“道听而途说”。如此则称作“说”的文本当与“说话”有关,亦即这些文本最初应是“说”出来的。“语”正好也是“说话”;至于另一个表述“传”,《墨子•经说上》云:“或告之,传也。”“说”“传”“语”三个可以互代的称谓都与说话、告知等口头表述有关。由此可知,先秦存在记录源自讲说的叙述故事文本。口头讲说决定了它的情节性和描述性。
遗憾的是,“说体”这一源于述说的故事文本,述说“母本”其实大都已经湮没无存。庆幸的是,援用这些故事以叙史、论说、讲解,乃是先秦两汉史书、子书、经说书、杂说书的普遍现象。通过对这些著作的考察,即可发现、揭示“说体”的存在。
《韩非子》中的内外《储说》《吕氏春秋》两部著作中的文章几乎是同时写作、同时完成,将两部著作比对,其中不见他述、仅彼此互见的故事,诸如“壬登为中牟令”“夔一足”等,既不存在谁抄自谁的情况,也不可能是作者杜撰,只能是均援引自今已不见的某个故事文本,而内外《储说》又以“说”名篇。这是先秦存在“说体”文本为人们所援用的铁证。互见故事中又有种种差异,则确凿证明了两书所援用的母本是“说体”而非“书体”,因为只有“说”才容易“信口开河”,“白纸黑字”则不会有这么多变异。
“说体”是对已经堙没在历史尘封中、不曾被命名和关注的叙事文本的新揭橥,随之而来的研究便都与“新”字关联。
文学史审视对象的新拓展。对先秦“说体”的援用,才形成了先秦两汉诸子寓言、历史散文、史传文学等特有的文学体类和形式。要重现“说体”,必打破壁垒,不但《左传》《国语》《史记》等会因此被重新梳理,那些较难归类或涉猎不多的著作,诸如《韩非子》《吕氏春秋》,还有出土文献等,更会被纳入考察范围和视野。
传统学术疑难的新回答。比如《国语》《左传》,因被司马迁说同为左丘明所著、重心皆为春秋史且有故事互见者等而关系缠夹,几千年官司不断。其实,改用“说体”视角两相对勘,即可发现两书之所以造成如此复杂局面,乃是皆援用“说体”以成书。
出土文献价值的新发现。从“说体”角度重新审视出土文献,会发现《汲冢琐语》、汲冢《古文周书》乃是典型的“说体”故事文本,对先秦“说体”的存在有重要印证价值。
总之,“说体”范畴的提出,为先秦文学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视角,将此研究推向深入,必将结出新的硕果。
(摘编自廖群《“说体”:考察先秦叙事文本的新范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大量极富文学意味的叙事在以往先秦文学史的撰述和研究中被忽视,造成中国早期文学拙于叙事的误解。
B. “说”“传”“语”都与说话、告知等口头表述有关,先秦叙述故事的文本可被称为“说”,有时也被称为“传”和“语”。
C. “说体”的“母本”大多湮没无存,但可通过先秦两汉史书、子书等对“说体”的普遍援用去证明“说体”的存在。
D. 如果从“说体”的视角去比较研究《国语》和《左传》,便会理清两本书之间复杂的关系,解开两书作者的谜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对“说体”的起源与概念进行阐述,接着论述“说体”被湮没的状况及“说体”范畴的提出的价值与意义。
B. 文章将《韩非子》中的内外《储说》和《吕氏春秋》做比较,意在说明两者不是互相抄袭,也不是作者杜撰而成的。
C. 文章以《韩非子》和一些出土文献为例,论证在“说体”出现后,这些著作将被重新重视,从而对其进行观照、梳理。
D. 文章观点新颖、层次分明,围绕“说体”这一故事文本,对整体和局部的论证都是层层深入的,结构严谨又具有深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体”的文本最初应是“说”出来的,包含着富有文学意味的叙事成分,口头讲述使其具有情节性、描述性特征。
B. “说体”容易“信口开河”,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书体”则是“白纸黑字”,因此“书体”的文学价值要大于“说体”。
C. “说体”的出现,为研究文学史、传统学术和出土文献的价值都提供了新的角度,将对先秦文学的研究推人新的深度。
D. “说体”中“说”的本义是说话,在先秦多指传闻故事、历史故事,这与后来的“传说”“小说”也应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便会理清两本书之间复杂的关系,解开两书作者的谜团”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比如《国语》《左传》,因被司马迁说同为左丘明所著、重心皆为春秋史且有故事互见者等而关系缠夹,几千年官司不断。其实,改用‘说体’视角两相对勘,即可发现两书之所以造成如此复杂局面,乃是皆援用‘说体’以成书”可知,文中只是说“改用‘说体’视角两相对勘即可发现,两书之所以造成如此复杂局面,乃是皆援用‘说体’以成书”。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探测太阳的意义是什么?
赵坚(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太阳是地球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是万物生长的源泉。同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太阳爆发产生大量带电高能粒子,对地球电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中尤以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电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太阳活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