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910字。
高2022级强基班高二上期第一次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证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通家学派虽然在诸多思想现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于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于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于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的正面的理想的人格范式。
B. 经孔子的改造后,“君子”的内涵不断丰富,即使与孔子主张不同的其他学派,也大多对君子人格十分认同。
C. 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君子文化,既要看到君子文化积极的一面,也要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但不能将其等同于腐儒文化。
D.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的含义由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道德修养的践行者。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优于前者。
B. “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但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当作自己做人行事的人生信条。
C. 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风范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
D. 君子人格从上至下受到广泛认同和追从,甚至成为济世高标,这完全得益于文学家们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
A. 修己以安百姓。 B. 博闻强识而让,教善行而不怠
C.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D.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4. 材料一主体部分是如何论证“君子人格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请从论证角度和论证方法两方面简要分析。(4分)
▲
5. 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我们当代青年对“君子文化”的追求亦“不可以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君子文化“不可以已”的认识。(6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蘑菇圈
阿来
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烱拿起手机,她想要给胆巴打个电话。
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跟前去了。
她说:“胆巴呀,看来我要把蘑菇圈永远留在山上了。”
胆巴很焦急,“阿妈生病了吗?”
阿妈斯烱觉得自己眼睛有些湿润,但她没有哭,她说:“我没有病,我好好的,我的腿不行了,明年,我不能去看我的蘑菇圈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