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590字。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典型传播是媒体通过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去反映、倡导某种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样式。在以往,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榜样示范、政策宣传、凝聚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历史功绩不可抹煞;如今,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
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现时社会还是一个同质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典型的认识与实践功能仍然是有效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
(摘编自麦尚文《中国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研究》)
材料二
媒介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曾先后以报纸、电影、电视剧为载体,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对于焦裕禄形象建构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大众媒介再现历史、建构历史的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大众媒介对历史的再现无疑是建构人们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机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不同的媒介形象事实上在建构着不同的集体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有关“典型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作为一种媒体传播样式,典型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
B. 目前,我国社会同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转型速度快,因此,典型传播的存在是很必要的。
C. 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就是一次不断变化的典型传播,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
D. 这种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塑造,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而这种大众媒介又始终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
B. 集体记忆既指涉过去,把过去和现在相连接,它的建构一定会与当时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
C.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这成为电影《焦裕禄》重构焦裕禄形象的重要原因。
D. 电视剧《焦裕禄》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抑制的是消费主义的无节制的物欲追求。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媒体塑造典型形象除了能够借以倡导主流价值,同时也为人们的情感诉求提供了渠道。
B. 焦裕禄这一媒体形象的集体记忆关联着文化的、社会的因素,并将现在与过去相联结。
C. 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如果始终以某一种媒介为载体进行建构,就不会出现侧重点的差异。
D. 在新的时代,如果重拍以焦裕禄为主角的电影,他的媒介形象应该还会有新变化。
4. 电影《焦裕禄》和电视剧《焦裕禄》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题,但两部作品这一主题的内涵并不一样。请结合材料二进行简析。(4分)
5. 如果将来再拍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来重塑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应从哪方面加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行归纳。(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别墅
李广田
因为养病,住在乡下的别墅里,同来作伴的,只有母亲。
叫做别墅,也只是说着好听罢了,其实也不过是旷野的几间农舍,四围又绕上了一带短垣。这农舍,距我们的市镇尚有十里,举目四望是绿树,是田禾,农舍附近,就是自家的农田之一部。在农田之一角,有自家的一片榆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