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4060字。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让广大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舞台,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紧密结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推动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当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价值追求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我国周边挑起事端。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青年要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于新时代。
(摘编自刘慧、魏华《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光明日报》2019年5月4日)
材料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年工作视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以满腔热情关注青年、鼓舞青年,领导青年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党和国家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00年前五四运动是救亡图存,今天的青年则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者表现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爱国报国行为。
B. 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对于青年来说,如果不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C. 广大青年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努力发扬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履职尽责的敬业精神。
D. 两则材料都为鼓舞广大青年而作,都明确提出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在人生黄金时期为民族复兴做贡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激发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坚定的爱国情怀,是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的有力举措。
B.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因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C. 德是为人之本,只要青年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其自身道德素质就会不断提高,全社会道德建设便蔚然成风。
D.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四条要求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推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B.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C.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D.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4. 两则材料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5.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当下青年应如何践行五四精神。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D.“都明确提出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错误。“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只在材料二中明确提出。
故选D。
【2题详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