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60字。
宁夏育才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1
材料三:
(摘编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雷锋精神》,《雷锋》2020 年第 1 期)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 91 岁。巨匠陨落,举世哀痛。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
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 年 6 月 18 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 100 千克左右。1976 年
—1991 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 19 亿多亩,增产粮食近 2000 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
决我国 11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 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 500 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 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 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 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 80%左右,产量占 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二:
记者:您和雷锋都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你们的事迹都很好地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 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呢。
袁老: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 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记者:您和雷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热爱本职工作,又爱好文艺。雷锋有一张拉手风琴的照片, 您也喜欢拉小提琴,听说还写诗,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文艺青年。
袁老:是呀,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还拿过 武汉市的第一名呢。
记者:听说您很受年轻人喜欢,有什么成功经验与年轻人分享?
(摘编自《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四川在线》2021 年 5 月 22 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材料一中袁隆平援引的数据可知,自 1976 年起 15 年间,我国粮食累计总产量就达到 2000 亿千克。 B.双季早稻米质差,而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则品质好,其中主要是杂交稻,因此,杂交稻品质并不差。 C.袁隆平出生在贫穷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差的旧中国。他怀着拳拳赤子心,立志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
D.作为和雷锋同时代的人,袁隆平认为“学习”“奋斗”不容忽视,但偶然的“灵感”“机遇”更为重 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情怀境界。材料一中袁隆平的来信, 就展现其非凡的修养和学识。
B. 材料二中,记者的提问从袁隆平和雷锋的共同爱好切入,说明记者能事先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背景, 讲究访谈技巧,发问得体。
C. 袁隆平把“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当做自己的人生准则,因此他多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心 无旁骛地投身于科学研究。
D. 袁隆平认为,如果总想着享受,就不会有心思搞科研。可见,搞科研需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 保持住静气与专注。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袁隆平“功名之下不忘初心”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2001 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B.1993 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C.1992 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D.1960 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4. 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生活态度?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