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750字。

  陕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选科调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4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不凡业绩,实现使命,完成传承,一砖一瓦砌好社会主义事业,一点一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劳动是攻坚克难的法宝。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无数基层干部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成果,积极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
  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事业是干出来不是想出来的,要实现奋斗目标,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从赵梦桃在车间纺纱到“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从王平扎根天山,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自觉融入国家富强的伟业中,成为民族复兴坚实依靠的力量。
  劳动是通往美好的路基。在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劳动群众始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通过培养和表彰一批劳动模范,为发展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涌现出无数团结苦千的劳动模范,他们吃苦耐劳,锐意进取,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改革新时代,广大劳动群众不仅传承了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更发扬了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在岗位上干出一流业绩,创造中国奇迹。一代又一代人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新时代东风浩荡,劳动者勇立潮头。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模精神是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引领,在“十四五”征程开启之时,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带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光明网《劳动的力量》
  材料二:
  劳动创造世界,实干成就未来。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节日里,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一勤天下无难事。”回望过去,亿万人民胼手胝足,推动中国改革的航船不断向前。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传奇”、14亿人民生改善的“中国故事”,哪个领域没有劳动者奉献的身影?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登月梦,哪次梦圆没有劳动者拼搏的汗水?以改革开放为己任,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始终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责任担当镌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把无上荣光书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成就载入史册,未来正在展开。当今中国,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巨大。越是这样,越需要依靠劳动这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今天,唯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动力,把发展推向新境界,让梦想抵达新高度。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尤其需要工人阶级发挥改革排头兵、发展主力军作用,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概,“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的干劲,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尤其需要工人阶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担历史使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施展创
  (摘编自人民网《在改革大潮中彰显劳动的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劳动的力量,并提到劳动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意义,但二者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有所不同。
  B.材料一强调传承、弘扬劳模精神,指出劳模精神有引领作用,这与劳模在各个重要历史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
  C.材料二第二段以“中国传奇”“中国故事”为例,证明只要辛勤劳动,就能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问题。
  D.材料二指出,推进改革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各级党委政府与工会组织都应尽心尽责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根本利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劳动者拼搏的汗水成就了我国飞天梦等诸多梦想,民族复兴同样离不开劳动者的奉献。
  B.当今中国,改革任务艰巨,挑战巨大,我们要重视劳动这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C.工人阶级的改革排头兵、发展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才能被发挥出来。
  D.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我们用双手实现个人的价值,用劳动成就梦想。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三段列举几个不同行业的典型人物的事例,论证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
  B.材料一第四段中的三个分句,既突出了劳模在各阶段的作用,也增强了论证气势。
  C.材料二第三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阐述了诚实劳动在当前改革发展中的意义。
  D.材料二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不同方面论证了在改革大潮中彰显劳动的力量。
  4.材料二第四段使用“基石”“中坚”“表率”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5.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我一支枪(节选)茹志鹃
  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天还没透亮,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营部住在一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有男丁,房里炕上,只有一个两岁光景的孩于。房东是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