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160字。

  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世而恶A利B自托于无C为D此非士之情也E故斯将西F说秦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度楚王不足事”与“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度”字意思相同。
  B.“阴遣谋士赍持……诸侯”与“藉寇兵而赍盗粮”(《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赍”字意思相同。
  C.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指黑色,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D.“损民以益仇”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益”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的生活情境类似,这引发了李斯的感慨,于是李斯离开楚国去秦国。
  B.李斯西游秦国,先得到秦相吕不韦赏识,为郎官;后为秦王所用,先后担任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C.韩国人郑国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现。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请求秦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
  D.李斯为长史辅佐秦王,向秦王献计对付诸侯,如以财诱惑、以利剑刺杀,显示出高超的政治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2)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5.李斯为何要离楚事秦?请根据文本一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选文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