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15490字。
大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是,在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关系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甚至有学者将红色文化完全等同于革命文化,这既不利于把握革命文化在铺就红色文化的“红色底色”中的奠基作用,也不利于拓展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因此,需要正确认识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
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有着共同的“根”,二者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现实土壤,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给养,为革命事业的生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原生动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二者根源一致、同向同行,共同印证了宏伟瑰丽的党史和国史。
回望历史长河,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兴起于五四运动,以五四精神为最早的精神文化形态,并以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为创造主体,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各个时期都有着具体的创造发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间有多少疾风骤雨、惊涛骇浪,又经历了怎样的蜿蜒曲折,这段红色历史宛如一幅雄壮画卷,映入眼帘。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一个时代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主旋律;而红色不仅象征着革命、信仰,还有着浓厚鲜明的红色政治色彩,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连。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在本质规定性上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各有侧重。
在“三大改造”完成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曲折发展时期,二者的文化历史也有所不同。革命文化可以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而红色文化则没有先进落后之分,此阶段的革命文化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走向极左,而这正是对红色文化科学导向的偏离。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即在改革开放前期,外来文化侵袭和冲击我国主流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教育不足,使得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地位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二者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并且各自依托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挥着独特的文化功能。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分析,对于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二者的关系,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前者为后者的历史根基,后者又为前者的当代呈现。
在共同的历史大背景下,伴随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自觉进程,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同频共振,呈现同向同行、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等显著的社会变革时期,还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二者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各方面形成的协同效应之上。
(摘编自钟帅《对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内在联系的三维审视》)
材料二: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包含民族性格与情结,为“红色”作为象征符号并被广泛认可奠定了文化基因。在自然崇拜基因中,古人对太阳、火和血液的崇拜最突出。在国家意识基因里,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权力、喜悦、激烈、鲜血等。从上古时代起,红色几乎一直是权力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是革命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力量源泉。
B.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同根同源、同向同行,这一特点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
C.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不是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二者在内涵上各有侧重,文化历史也有所不同。
D.“红色”作为政治符号被广泛运用,既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相关,也与我们党的革命目标相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精神”是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最早的精神文化形态,所以也是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根源。
B.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关联交织,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根基,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当代呈现。
C.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具有一致性,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时要发挥其协同效应。
D.只要正确认知并深刻把握“红色”这一象征符号的意蕴与内涵,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取得伟大胜利。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弘扬红色文化的做法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力度。
B.从自身做起,尽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富强贡献力量,做一个爱党、爱国家、爱脚下这片土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C.媒体应持续做好舆论导向,学校、机关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和国家工作人员参观革命斗争遗址,了解红色传统文化。
D.全国各地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看革命题材电影、书籍,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热爱祖国、敬仰先烈、敬重英雄的社会风气。
4.“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国人对中国红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红”这一民族认同心理的形成原因。(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碑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