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290字。
山东省大联考10月联合质量测评
高二语文
2023.10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市朝,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以后,儒、道吸收法、阴阳、名三家的基本思想,不再成为独立学派。
B.儒、道两家的人生观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
C.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清净自守、超然自得属于道家气象。
D.儒、道两家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的主张是不同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
B.儒家、道家和佛教经过不断的融合,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
C.儒道能够形成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所以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才具有博大的包容性。
D.“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因此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一家之言是有重大偏颇的。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道家”思想的一项是(3分)( )
A.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D.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请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4分)
5.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呈现百家争鸣之象,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只有儒家和道家不断发扬光大。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误会
柳青
那是落雪季节。我在一次考察旅行中,到了一个乡镇,是在后方,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天气很冷,我想吃一点东西,就跑到一家小饭铺里。
在那里,我和他初次相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