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950字。
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美”这个话题展开,但前者意在分析“美”的概念,后者重在强调“美”的作用。
B.材料一中,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通过探讨,最终解决了“美是什么”的问题。
C.材料一说美的东西都各有其美,不能用以相互说明。这和我们欣赏诗词时,不能用“纤云弄巧”的婉约美去衡量“乱石穿空”的豪放美是一致的。
D.材料一“味外之味”的第一个“味”是指人品尝到的味道,第二个“味”是指超越于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拉的《音乐新理论的尝试》以数学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呈现了科学美。
B.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具有唐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般的境界。
C.奥林匹克竞赛机械的题海战术使孩子们很难享受数学的韵律之英,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
D.只有在科普活动中多一些日升月落之类的美感体验,才能让不从事科学活动的普通人更加崇尚自然、走近科学。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的结构论证,先提出论点“美”和“美的东西”不能混为一谈,再从四方面阐述两者不同,最后总结归纳。
B.材料一多用例证法,将“美不是美的东西”的相关抽象表述具体化,让读者易于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C.材料二第三段运用排比,表述了科学美的本质、主客体表现形式和对科学发现的作用,既论述全面,也强调了科学美的重大意义。
D.材料二论证中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对科学之美的追求能诱发创造力,有助于探寻到真理的内核”的观点。
4.两则材料论证过程中均引用了唐诗,请简析其作用。(4分)
5.在古诗文复习研讨中,甲同学说:“我发现同是草木葱茏,‘木欣欣以向荣’在陶渊明眼中就是美景,而‘荞麦青青’却让姜夔悲从中来。”乙同学说:“我觉得这两句诗都太美了,让我感动!”请结合材料一的原理,对两位同学的发言做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他长得短小精悍,圈圈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