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790字。

  8.3《党费》练习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费(节选)
  王愿坚
  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并且利用个别动摇分子破坏我们,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一到黄新同志家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什么都买!咱不要,咱不要!”
  妞儿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地倚在她妈的身上。她不肯听妈妈的哄劝,还是一个劲儿地扭着她妈的衣服要吃,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你这就不对了,要卖嘛,自己的孩子吃根菜也算不了啥,别屈了孩子!”
  她看我来了,又提到孩子吃菜的事,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哪里有咸菜卖啊!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儿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儿困难。这刚刚凑齐,等着你来呢!”
  我想起来了,第一次接头时碰到她们在择青菜,就是这咸菜啊!
  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的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
  拉开门一看,原来就是第一次来时见到的择菜的一个妇女。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现在,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讲述了“我”与黄新会面,黄新为保护“我”而牺牲的故事,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B.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主人公的形象非常成功,比如女儿忍不住抓了一根腌豆角,但被黄新硬拿了回来,令人印象深刻。
  C.“听妈妈的话”,这是“我”听到的黄新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主要体现了黄新被抓走时仓促中对女儿的教诲和不舍。
  D.魏政委之所以没有写出黄新缴党费的数目,是因为黄新所体现的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和奉献的精神,无法用数字计算。
  2.关于文中白匪到来前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这一细微情节,符合当时情况下的人物的身份。
  B.起初我对黄新不允许孩子吃腌豆角有误解,认为她不该为了赚钱而欺骗幼小的孩子。
  C.妞儿“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这一肖像描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群众生活的艰辛。
  D.小说通过“我”的回忆补充了首次接头时黄新她们做咸菜的过程,前后情节照应自然。
  3.请概括文中黄新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生活真实”要求文学作品必须符合生活内在逻辑、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艺术真实”要求文学作品对生活重新进行选择、组合、补充和移植。有作家认为,写人物必须写出他在生死关头的一刹那间的动摇,才能显得真实,人物才能活起来,只有给英雄人物加一点缺陷,才能避免公式化、概念化。王愿坚的《党费》塑造了一位集各种崇高品质于一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你认为这一人物形象是否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被捕
  罗广斌 杨益言
  “江姐!”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江姐一转眼,便瞥见一个瘦长的人影,闯进门来。啊,这人是甫志高,穿着一件半旧的蓝布长袍,比送江姐上船时瘦了一些,装束也朴素了一些。他一见到江姐,嘴角上便露出一种惊喜的笑意。“江姐,我找了你好久。”甫志高四边望望,脸色略显慌张:“我有要事找你,这里没有外人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