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0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八年级语文
命题校版 刘东平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要塞(sài) 撺掇(cuān) 龟裂(guī) 殚精竭虑(dān)
B.仲裁(zhòng) 屏息(pǐng) 晦暗(huì) 油光可鉴(jiàn)
C.整饬(chì) 遁形(dòng) 怅惘(wǎng) 和颜悦色(hé)
D.斡旋(wò) 锃亮(zèng) 篡改(cuàn) 惨绝人寰(h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咆哮 冗杂 浩瀚 正襟危坐
B.诘责 滞留 追溯 锐不可挡
C.畸形 渺远 禁固 杳无消息
D.轩昂 闭塞 盎然 哈蜜瓜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决心,而决心要下得干脆、___________(果断 武断 果敢),又必须具有成功的信心。
(2)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_______________(后继有人 后起之秀 后来居上),空间科技地位的不断提升,为人类日后进行空间研究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4.根据理解,完成诗文默写。(6分)
(1)诗经《关雎》中写尽了主人公难耐相思、思绪万千以致长夜无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因为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困于《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写的心念之人被隔于彼岸的苦楚,才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3)自古离别多愁苦。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豪迈旷达的姿态写出了别样的离别之情。
(4)“孟诗本自清澹,独此联气胜,与少陵敌,胸中几不可测”。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由远及近描绘洞庭湖的浩阔和充满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其中的田园风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代林纾评价柳宗元《小石潭记》说“此等写景之文,即王维之以画入诗,亦不能肖。潭鱼受日不动,景状绝类花坞之藕香桥,桥下即清潭,游鱼百数聚日影中,见人弗游,一举手,则争窜入潭际幽兰花下,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体物到极神化处矣”。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铺设强国之路奠定坚定基石。②重大工程、项目成果,凝聚了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大国重器构建起的国之脊梁,生动诠释着突破极限、永不言弃的磅礴力量。③当下,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__________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先机。④一次次的实践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唯有自立自强,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被“卡脖子”。
(1)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③句的空白处填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梳理文段,内容,提取本段文字的关键词。(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基本面貌。请填空或回答问题。(每小题各1分,计2分)
(1)阅读了《经典常谈》,知道了“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书”为______________。
(2)判断正误。“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蒹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十五国风”。( )
二、综合性学习。(共7分)
7.古诗苑漫步
【活动一•识别诗句】从下面九宫格中的字里识别一句五言诗。(2分)
坐 起 垂
钓 烟 者
望 狼 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对句】对联,又叫对句,是由古代格律诗演化而来,它对仗工整、简洁精巧,意味隽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如“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请完成下列对句。(3分)
上句:雨过春山留翠色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分门别类识古诗】从下面的诗句中识辨出不同另三句的一项,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2分)
A.峨眉山月半轮秋 B.自古逢秋悲寂寥 C.巴山夜雨涨秋池 D.几处早莺争暖树
三、阅读(46分)
【现代文总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3分)
【材料一】机器视觉是工业制造的“眼睛”。在国内,不少汽车生产厂家使用的机器视觉设备都来自浙江杭州滨江的“隐形冠军”企业——易思维科技。“我们的传感器,相当于给工业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具备视觉判断能力的‘大脑’。”易思维科技创始人郭寅说。
汽车生产线上,许多装有“眼睛”的机械手臂正在待命,一辆刚刚结束喷漆操作的汽车驶入车间。检测、打磨、抛光……在机械臂来回伸缩摆动之间,漆身变得越加光滑亮泽——这一切都在程序的设定下自动完成。
发现漆身缺陷,过去依赖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通过眼看手摸做出标记。如今机械臂上的漆面视觉检测传感器,可检测比头发丝更细微的缺陷,既精准又高效。(摘编自《用机器视觉助力汽车“智造”》,《人民日报》)
【材料二】汽车变“聪明”离不开多项技术协同发力,自动驾驶开辟智能出行赛道。
自动驾驶涉及的技术非常多,包括感知、决策、控制等多个系统,其发展是人工智能、5G通信、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多项技术协同发力的结果,任何一个环节“瘸腿”都跑不好。
以感知为例。感知能力提升,既依赖高性能的元器件,还离不开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近年来,激光雷达的感知距离从150米增加到500米,让自动驾驶车辆“看”得更远。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则对物体的识别更精确,让自动驾驶车辆“看”得更准。
自动驾驶加速推进,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主要驱动力。百度自动驾驶安全与政策负责人吴琼告诉记者,近年来,智能算法模型不断完善,特别是知识增强大模型的出现,让自动驾驶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更强。
“自动驾驶兴起还与5G技术密切相关。”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表示,更快、更稳定的传输,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等连接和信息交互成为可能,这是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重要支撑。
安全是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百度科研人员为无人驾驶构建了三层安全体系:单车智能、监控冗余、平行驾驶。”吴琼进一步解释,单车智能主要体现在无人驾驶系统的反应速度高于人类驾驶员,仅为250毫秒。监控冗余系统则好比有两个司机,如果一个司机开小差,另外一个司机能够马上补位。平行驾驶指的是5G云代驾,远程保障无人驾驶系统的安全顺畅运行。
据专家介绍,根据车辆涵盖的功能范围,从L0级到L5级,由低到高,国际上将自动驾驶分为人工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6个级别。L4级及以上称为无人驾驶,L3级及以下则为智能辅助驾驶。
今天,借助最新的人工智能、雷达、地理信息等技术,汽车变“聪明”了:不仅能“看”,还没有盲区;有了“智商”,懂得变道和转弯、加速和刹车。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助推L4级别及以上的自动驾驶落地成为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