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00字。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八年级语文
(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别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蓦然(mò) 皎洁(jiǎo) 悔暗(huì) 销声匿迹(nì)
B.撺掇(chuān) 褶皱(zhě) 翩然(piān)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亢奋(kàng)• 斡旋(wò) 人情世顾(gù)
D.怅惘(chàng) 龟裂(jūn) 缄默(jiān) 周而复始(shǐ)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 ① 用心去钻研, ② 能领会其中的真谛。生活是一片 ③ 的原野,你不应该只想着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还要时刻准备着狂风横刮、暴雨如注,相信通过顽强奋斗,你一定能在生活的原野上 ④ 到幸福的花朵。
A.①只有 ②才 ③广博 ④采摘
B.①只有 ②才 ③广袤 ④采撷
C.①即使 ②也 ③广博 ④采摘
D.①即使 ②也 ③广袤 ④采撷
3.对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②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孙开启智慧的钥匙。③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地发扬与继承。④只有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A.第①句的句子主干是“传统文化是最珍贵的遗产”。
B.“开启智慧”是动宾短语;“传承下来”都是补充短语。
C.第③句有语病,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把“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
D.第④句中“只有”是连词:“拥有”是动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是其中的作品。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C.《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5.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5分)
(1)蒹葭采采,______。
(2)_______,君子好逑。
(3)黄发垂髫,______。
(4)______,徒有羡鱼情。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6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6.对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诗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将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尽显离别之情。
B.【乙】诗中诗人将陆与水相对,在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环境。
C.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送别朋友而写。
D.两首诗都一洗往昔送别诗伤感凄婉之情,写的豪放清新、意境开阔、开朗豁达。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拔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罅:缝隙、裂隙。②掉:撼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游人坐欹岩下望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
B.乍若拔丝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
C.至飞雨泻崖 至于夏水襄陵 《陈太丘与友期行》
D.而犹不忍去 太丘舍去 《三峡》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3分)
(2)所目既奇,思亦变幻。(2分)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0.【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5分)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的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的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