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100字。 第三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共2分)
  1.(本题2分)请把下面的句子书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整洁、美观。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选择题(共24分)
  2.(本题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绝𪩘(yǎn)     飞漱(shù)  燕然(yān)   与其奇者(yǔ)
  B.属引(shǔ)     竹柏(bǎi)      未寝(qǐn)       夕日欲颓(tuí)
  C.沿溯(sù)        缥碧(piǎo)    藻荇(xìng)    横柯上蔽(kē)
  D.素湍(tuān )   轩邈(miǎo)     襄陵(xiāng)   千转不穷(zhuǎn)
  3.(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略微没有)            绝𪩘多生怪柏(山峰)
  B.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不以疾也(疾病)
  C.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属引凄异(连接)
  D.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或王命急宣(或者)
  4.(本题3分)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B.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本题3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本题3分)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B.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C.老师耐心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D.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8.(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是喜欢背诵《与朱元思书》?还是喜欢背诵《三峡》?
  B.“这篇课文是一篇绝好的吟咏山水的抒情散文,”他说:“不背才可惜呢!”
  C.苏轼盛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这首诗描绘了水面初平、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春天忙碌图。
  9.(本题3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正》。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B.苏轼,宋代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因在文学成就方面很高,被人称为“三苏”。
  C.骈体文是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的一种韵文。《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骈体文。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首联、颔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律诗。
  三、情景默写(共8分)
  10.(本题8分)古诗文默写。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留下千古名句。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山随平野尽,。”
  (2)陶弘景在《与朱元思书》中从仰视到俯视,写出了山的高峻,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清流见底。”
  (3)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4)王绩在《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活动:“,。”
  四、名著阅读(共4分)
  11.(本题4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2)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海伦都曾在不同场合承认,《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是与两个中国人有关的,这两个中国人是和。
  五、诗歌鉴赏(共8分)
  (本题8分)阅读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2分)首联中的“单车”一词应作何解释?
  13.(3分)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和“”,流露出诗人之情。
  14.(3分)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六、阅读理解(共16分)
  (本题16分)比较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2)月色入户 户:
  16.(6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9分)根据语段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色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乙文中写景的名句是“”。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文中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