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00字。 202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3单元练习卷
(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2)□□□□,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3)□□□□□,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4)《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5)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后两联。□□□□□,□□□□□。□□□□□,□□□□□。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páng bó________的能量!
(2)当它jiá rán ér zhǐ____________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3)那时自己对rén qíng shì gù____________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4)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chàng wǎng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春节临近,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C.夜深星阑,一切都安静下来了。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工人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将“却”改为“都”)
B这些问题,可以诉诸于司法部门来解决。(把“解决”改为“处理”)
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
D.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10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低碳生活”的相关问题:
(1)低碳生活是指
。(2分)
(2)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
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6分)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3)名著:《 》。(1分)
(4)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2分)
(5)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3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