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随课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
1.下列各句中点的词语是没有借代用法的是 (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他的故事,反衬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从而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
C.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感到痛惜。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致云雀》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颂了美丽、自由的云雀,诗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锐气,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B.《登高》一诗颔联对仗工整,借萧萧而下的木叶、滚滚而来的江水让人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伤感。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是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念奴娇•赤壁怀古》注意衬托手法的使用,例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陪衬周郎,用“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诗人自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 )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其为官,却为他准备了( )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 ),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捶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 )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 ,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
5.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抛弃 锤炼 纠缠 歪打正着 B.抛却 锤炼 纠合 歪打正着
C.抛弃 磨炼 纠合 弄巧成拙 D.抛却 磨炼 纠缠 弄巧成拙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②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
③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④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
⑤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