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90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随课练
单元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堪称国粹。在泱泱中华五千年璀璨而辉煌的文化殿堂中,中国诗歌创造了众多的体裁,有诗经体、骚体、乐府、格律诗、白话自由诗等。可以说,一部诗歌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
诗为史,好诗必然得到世间的崇敬和传承。古往今来的好诗,往往是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在卷帙浩繁的中国诗典里,诗人们真切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真实记载世间的百态万象,既有歌颂,也有批判,既有抒情,也有叙事,既简练精粹,又深邃隽永,既明白易懂,又朗朗上口,既是润物无声的甘霖、又是激人奋进的鼙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坛呈现新气象,许多诗人积极探索诗歌创新,好的诗歌也时而涌现,新诗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是,曾几何时,诗歌却逐渐淡出公众的阅读视野,诗歌的繁盛已经是“故事”。认真观察当今的中国诗坛,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诗歌已没有昔日的风光,诗歌也没有热闹的阅读市场;写诗的竟比读诗的多,一边是诗人们的自我陶醉,一边是人们对诗歌的不屑一顾、敬而远之!
为什么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诗歌没有很好地为之歌唱反而在迅速衰落?
这里有种种原因,但窃以为“三不到位”是重要症结之一:理论研究不到位、指导引导不到位、规范不到位。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直以来,有关方面还没有对新诗的继承与创新,对新诗内容与形式的革新,对新诗作者的培养和提升等问题,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不仅如此,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还对诗歌的这种衰落现象推波助澜,他们对诗歌不做科学的批评,只有无原则的吹捧;一些诗歌编辑喜欢编发云遮雾罩、高深莫测的诗作;有些大学“权威”教授还一味推崇西方诗歌这个“流”、那个“派”,怂恿一些诗人尤其是年轻诗歌作者迷失历史担当、远离实际生活,把中国诗歌特有的传统和精华抛到九霄云外,固执地陷在所谓的后现代的怪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在诗歌领域曾经取得璀璨辉煌的成就,发展出了诗经体、骚体、乐府、格律诗、白话自由诗等众多诗歌体裁。
B.好的诗一般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的特点,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乐,记载了世间的百态万象。
C.对新诗,有关方面缺乏必要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不做科学的批评,只有无原则的吹捧。
D.新诗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迅速衰落,只是因为诗人追求个性的张扬,使用个人化的意象,让读者不知所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诗歌编辑或者大学教授如果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就一定能使诗歌走向正确的方向。
B.诗歌的功能就是反映时代,反映生活,写人民之所感,发人民之所叹,新诗只有发挥其功能才能得到人们认可。
C.虽然新诗已经存在若干年,但是毛泽东认为中国新诗尚需几十年才能形成,需要继承优良传统,并学习民歌。
D.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才能丰富我国诗歌体裁,使新诗沿着毛泽东、鲁迅所指出的诗歌道路发展。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不属于“好诗”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红烛啊!你的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流泪开始之日。(闻一多《红烛》)
D.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乌青《对白云的赞美》)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风华
潘明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段记载,道出了上古江南先民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自给自足、随遇而安、没有饥馑之患的江南,培育了先民随性自在的习性,由此奠定了追求“我欲乘风归去”般心灵自由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