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90字。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期中学业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                       2023.10
  一、古诗文(25分)(一)默写与运用(8分)
  1.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2.     ,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3.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小语读到“月下飞天镜”时,想起了《岳阳楼记》中对月影的相似描写:     ,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17分)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在儋耳①书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②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注释】①儋耳:地名,今海南省儋县。②芥:指小草。
  5.三篇诗文的作者为同一人,应是北宋文学家   (人名)。(1分)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1)何时得出此岛耶   (     )
  (2)少焉水涸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8.下列对【乙】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欣然”反衬作者因被贬谪而辗转难眠的抑郁心情。
  B.“遂”隐含不假思索之意,表现文中两人志趣相投。
  C.“亦”字表达了作者对“张怀民未寝”的惊讶之情。
  D.“盖”字表明庭中所见皆是错觉,展现了惆怅之意。
  9.【甲】词上片作者想象宫阙之景,流露出既“□”又“□”的矛盾心情;【丙】文开篇描绘天水之色,为的是       之情。(3分)
  10.【甲】词中作者面对别离,用“          ”宽慰自己。【乙】文中作者用“□□”自嘲、自解。【丙】文中作者先想到    (用自己的话概括),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面临困境;继而再用一个寓言故事进一步开导自己:   (用自己的话概括)。从这组作品中,我们能读出
  作者     的性格,也能读懂他处世的智慧。(6分)
  二、现代文(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焕发自省的力量
  ①“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已减少错误、实现自我净化和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自省的力量,可以“立己”。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贵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他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便互相庆贺。周处这才知道被乡邻憎恶,由此弃恶从善。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③自省的力量,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④自省不是盲目地自责,而是往好的一面引导自己的思想言行:我的说法有没有对他人有益?我的做法是不是保护了环境、有益于社会?我的情绪是不是正面的,是不是有助于净化自己和他人的心灵空间?……我们自省的话语应当是积极的、愉快的、有建设性的。
  ⑤自省是反省自身,并非只能独自反省,静坐冥想。我们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寻求反馈,倾听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有助于多角度看待自己,发现自己认知上的盲点。我们也可以从文学、影视等作品中找寻灵感和启示,重新审视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