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130字。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对上文中的“运动规律”理解正确的是
  A.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B.指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C.指对剩余价值的认识
  D.指剩余价值产生的规律
  2.“这里就豁然开朗了”的“这里”是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巨大成就是什么?
  4.文中“在黑暗中摸索”是指什么?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摘编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天下”,奉行“和合”哲学的伟大民族,“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在中国已存在了两千年,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尚未诞生时,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诞生后,它就不再仅仅是愿景,而是有了实现的根据。这说明,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里,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潜伏着朴素的“大公”思想和“大同”意识,中国改革开放后能以40年之努力,走完西方走了300多年的路,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马克思之前,对于经济发展与意识思想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没有形成清晰、稳定、准确的认识。
  B.剩余价值的发现,是马克思的一大思想认识创举,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运动规律有巨大的价值。
  C.福山“历史终结论”对美国、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影响,暴露了其认识的局限性。
  D.“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追求古而有之,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理想前瞻性与先进性的有力证明。
  B.福山虽然对其“历史终结论”进行了修正,但对中国迅速崛起的原因始终无法准确揭示。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在历史变革中主动吸纳,伟大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成果,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7.下列选项,不能很好地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以“1天等于20年”的速度前进的“中国速度”的一项是(   )
  A.1979至2018年,按不变价格计算,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为9.4%,远远高于同期全球经济2.9%的增长率。
  B.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评价,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46位,比上年提升了32位。
  C.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卫星拍摄到的数据,研究显示,本世纪以来,全球绿叶覆盖面积的四分之一是由中国贡献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1982、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82—1990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了23.2%:1990—2000年,增长了15.6%。
  8.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请结合材料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