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980字。

  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摘编自汪星余《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有删改)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从中国经济转型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论证了“躺平族”兴起的社会背景。
  B.“躺平族”与英国尼特族,日本“低欲望社会”危机实质上是不一样的。
  C.“未富先老”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而“未富先躺”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避免发生的。
  D.对于“躺平族”,既要有批判与苛责,也要有理解与尊重,更要有关怀和积极引导。
  2.有人把“躺平”等同于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有人认为“躺平”是面对现实困难时采取的一种心理调适、休整和自我治疗,从而进行更清晰理性的人生规划。下列表现属于前者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C.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D.不工不作,不婚不生,不消不费,世事能奈我何?
  3.“躺平族”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躺平族”。(4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己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数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