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300字。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布洛是现代实验美学的代表,他继承了“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方法,把对传统美学中审美客体的研究转向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建立了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他提出,在审美观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把眼前的对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面的联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它。保持距离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光异彩,使身处焦虑、烦躁、恐慌之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利的“我”难以企及的审美之境。
  为了形象地说明“心理距离”的含义,布洛举了一个海上航行遇上大雾的例子。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不能不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因为海雾不仅会耽误行程,还会令人呼吸不畅,让人因置身无边的、未知的恐惧之中而感到惊慌无助。可是,那让人紧张焦虑的海雾也可能会霎时成为趣味与欢乐的源泉。一旦抛开海雾可能带给我们的危险及不愉快,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去看周围的景观,我们就能够欣赏海上雾景奇妙无比的美。
  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指的就是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本身的分离,与人的实际需要、道德、目的、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为人们所忽视的侧面就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震撼我们的心灵,从而成为一种“艺术的启示”。因此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但同时布洛又指出,作为一种审美原则,心理距离又有其矛盾的二重性。在欣赏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脱离出来,抛弃事物的科学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伦理价值;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诠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鸣。只有将“距离的自我矛盾”安排妥当,才是艺术欣赏与创作的成功。
  “心理距离说”矛盾的二重性强调了“美感的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的辩证统一,认为处于美感经验中的主体也是“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法将其从整个有机体中分离出来。作为“美感的人”,一方面须超脱实际生活,心中不能存有任何外在目的;另一方面又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这种理论的一大优点是其在像形式主义那样强调审美经验的纯粹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有利于或不利于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而且“心理距离说”将美感经验之前、美感经验之中、美感经验之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综合考察美感经验之前及之后的现实生活、伦理道德、实用功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因素对美感经验的影响。
  (摘编自彭志勇《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朱光港早期美学思想》)
  材料二:
  在审美欣赏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距离太小,主体离客体太近,客体的局部相互遮挡会使主体领略不到审美对象的整体风貌造成主体对客体感知的困难。距离太大,离审美对象太远,由于光线漫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洛的美学理论承袭实证研究方法,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对象,注重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
  B.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人只要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分离,就会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侧面震撼心灵。
  C.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要适中,距离太小或太大都无法欣赏到审美对象的美。
  D.在中国古代诗词史中,悼亡诗、咏史怀古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这体现了审美欣赏中时间距离的美化、诗化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布洛以海雾为例,证明审美主体想要体会到独特的审美之境,就要忍受审美客体所带来的危险。
  B.与布洛“心理距离说”的美学理论相比,形式主义审美观存在明显不足,它可能忽视了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
  C.适中的空间距离能够让人领略作品的魅力,而时间距离则不然,时间隔得越久,产生的美感越强。
  D.西汉时被人诟病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行为,后世却传为佳话,说明时间距离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中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点的一项是(   )
  A.真诚的回忆,将是明月的照临,清风的吹拂,而没有迷雾和尘沙的干扰。
  B.在“忆之路”上,走得愈远,愈是有味,这是苦味渐已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的缘故。
  C.一个人,只有跋涉过漫长的生活道路,才会有各种滋味的回忆。
  D.人们在重温旧事时,便会发现生命之书中最美的一页莫过于其中一些段落所勾起的回忆。
  4.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
  5.鲁迅说过:“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请结合材料,从“心理距离”二重性的角度谈谈你对鲁迅这一说法的理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