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8400字。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种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学界对于信任的探讨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初期,韦伯便在对中国社会结构及文化的研究中将信任做出了两类区分:一种是特殊信任,即以血缘性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B. 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熟悉,没有隔阂,不受法律约束,会获得从心所欲的自由。
C. 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是韦伯对信任作出的两类区分,它们在基础、信任的范围和制约方式上有所不同。
D. 作者认为传统中国社会主导的信任形式,范围狭小,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破除这种信任的空间局限,改变熟人社会的“先赋性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熟悉是经过多方面的、经常的接触而发生的,这过程可用《论语》中的“习”字概括。
B. 材料一第4段举某人祖父在中国订货的例子说明中国乡土社会信用的可靠性。
C. 因为特殊信任是指向有血缘、地缘关系的“自己人”,所以在这个关系群中的人都会做出自觉的自我选择。
D. 中国的人际信任在社会环境和利益结构的日益变化中,变得开放和包容,传统信任方式有所拓展,符合了时代的发展价值。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殊信任表现的一项是( )
A. 在外地上大学的学生组建“老乡群”。
B. 向父母倾诉心事后,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C.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D. 遇到危险的人向警察寻求帮助。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身处特殊信任群体的人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可知,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是由于“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完成的。
B.“不受法律约束,会获得从心所欲的自由”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可知,更容易获得的是“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并不是不受法律约束,完全从心所欲的自由。
D.“不适应市场经济”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很难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且根据原文“因而有学者提出破除传统信任的空间局限,……这种普遍信任的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可知“需要破除这种信任的空间局限,改变熟人社会的‘先赋性关系’”这个观点并不是作者认为的,而是“有学者提出”的。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登庐山
季羡林
苍松翠柏,层层叠叠,从山麓向上猛奔,气势磅礴,压山欲倒,整个宇宙仿佛沉浸在一片浓绿之中。原来这就是庐山啊!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在万绿丛中盘旋而上。我一边仿佛为这神奇的绿色所制服,一边嘴里哼着苏东坡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