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10字。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3年是我国乡土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过去这些年热度不断升高的“村晚”,在文旅部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今年以新的形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火爆异常,并逐渐升级为全国性比赛,进一步盘活了基层文化资源,使当代中国乡土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适配农村新场景的文化新创造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鲜明体现在文化领域。说起农村,人们总会联想到匮乏的文化设施、单调枯燥的文化生活。追溯“村晚”“村超”“村BA”等的历史,而是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有了数十年的积淀。如今,它们之所以获得现象级关注、迎来爆发式成长,最根本的则在于新时代中国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场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农村的“文娱”方式和乏味生活,已变得与时代格格不入,既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无法有效激发乡土社会蕴藏的巨大文化能量。同时,要求并推动着乡土文化沿着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轨道发生内在而自觉的变革。
于是,从“村晚”到“村超”再到“村BA”,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文化活动应运而生,李大钊就说过,“要建设光明的农村,植根于神州大地的“村字号”文化活动,以农民为主体,创意满满,活力四射,让人感到亲切而随和,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精气神,进行着属于自己又惠泽全体的文化创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乡土文化和互联网的双向奔赴
纵观“村晚”的异军突起、“村超”“村BA”的破圈传播,有一股重要力量在支撑着这些来自乡野田间的“文化盛宴”。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文化传播力、资源集聚力和产业拉动力。
如前所述,“村晚”“村超”“村BA”都是乡土社会长期孕育积淀的产物。而这些民间文化活动及其参与者在更大范围内被“看见”,大都由于和互联网的“邂逅”。正因为搭载了网络这一最时尚的媒介平台,从现实中的“乡村一隅”走向网络里的“社会全域”,在空前广阔的平台上展现魅力,吸引了方方面面的资源,进而促成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孕育、形成和壮大。
这场乡土文化活动和互联网的双向奔赴启示我们:新技术新媒介是当下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发挥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平台和创造手段的双重作用,让优质内容和优质平台相得益彰,是当代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诉求。推动“村字号”文化活动继续广泛深入开展
科学把握“村字号”的溢出效应
文化自觉在本质上是对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乡土文化自觉一旦被唤醒,就会生发出无穷的力量,指引和推动人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村字号”文化活动既有歌舞演出、体育赛事等具体内容,今年三天两夜的“村BA”总决赛期间,台江县共接待游客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村晚”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以加入体育元素的形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丰富了当代中国乡土文化的内涵。
B.“村晚”“村超”等乡村文化活动能够获得现象级关注和爆发式成长,其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C.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为平台的文化活动既充满乡土文化特有的泥土气息,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D.唤醒村民的乡土文化自觉、尊重村民的主体性并鼓励村民发挥主体性,有利于“村字号”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土文化的发展需求及科技的进步都推动了乡村文化活动的发展。
B.“村字号”文化活动能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既离不开自身的“乡土味儿”,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大力支撑。
C.“村字号”文化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强大的“溢出效应”,这证明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D.解决“土味儿”文化活动发展中的诸多弊端能为乡土文化建设提供更持久的动力,这是当前文化发展的重点。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乡土文化能推动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观点的一项是
A.榕江县搭建多种形式的“乡村舞台”,挖掘传统节庆文化,推动传统节日活动走进人民生活
B.莒县强调要保持乡村文化活动的新鲜感,维护粉丝“自来水”般的流量和纯度,以避免掉入经济“昙花一现”的陷阱。
C.西安市把创新作为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强化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D.2021年,我国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接续推进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乡土文化和互联网的双向奔赴”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村晚”“村超”等乡土文化活动是“适配农村新场景的文化新创造”?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视角的作用的能力。可从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主题以及读者的感受等几方面着手。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意蕴和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女军医的梦
杨晓敏
20世纪80年代的采访手记。
当部队医院宣布驻扎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她刚20岁。
她是当年扛着背包一路翻山越岭来到西藏的。现在的人们把这些人称为十八军老战士。“十八军”的概念实际上已超越了它所代表的部队番号的含义,上升为一种令人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