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700字。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班级开展以“相约四季”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春天(lì)??临,人间温暖,春光美好。脚下松软的泥土,仿佛是对初春暖日的应和。
★晚秋(chéng)??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
★明月(qī)??冷地挂在梢头。露染的小窗已点亮晨起的灯,这一片小小的昏黄,温暖着行人的心灵。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 临
② 清
③ 冷
(2)加点词语“应和”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A.yīng hé
B.yīng hè
C.yìng hé
D.yìng hè
2.[领略自然之美]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屋上,天线上,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此时的冷雨是最富于感性的时节。雨气空濛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竟发出草和树沐浴洗发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毕竟是惊蛰了啊!
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皆蠢蠢而蠕了吧,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
(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改动)
(1)画线语句存在语病,请修改。
(2)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起始“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从多个感官角度描绘了冷雨的特征。
B.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描写冷雨。根据内容可以推断,此段文字描绘的是冬日冷雨。
C.雨发出“草和树沐浴洗发后”的气息,通过将草和树拟人化,突出雨气中暗含的生命力。
D.文段最后连用三个“也许”,展开想象,揣测冷雨土腥气的由来
3.根据所学古诗词,将下面这段话中的诗文名句填写完整。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也是各着色彩。“① ,百草丰茂。② ,洪波涌起”是曹孟德眼中豪情壮志的秋日胜景。“峨眉山月半轮秋,③ ”这一轮秋月却让离乡外出的李白百感交集。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④ ,⑤ 。”置身江南暮春的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⑥ ,落花时节又逢君。”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⑦ ,⑧ 。
4.以下歌词化用元代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语句。原句为“① ,小桥流水人家,② ”。
“离乡路 脚步染尘土
青衣顾 留一抹楚楚
山河暮 眼模糊
可曾依稀记来路
老树枯 只剩鸦声话如故
马蹄孤 追逐不停驻”
5.根据要求完成填空。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描绘了属于他独特的多彩人生四季。阅读这部名著时,可以按照专题进行研读。如“鲁迅的求学生活”专题 (填作品名)《琐记》② (填作品名)《范爱农》等文章,记述了鲁迅幼时学习、离开家乡到③ (填地名)、去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人生经历。
6.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过很多人影响他人生的人物,小明同学列了一个图表比较人物信息,表格中还有四个内容
人物 人物提示 人物姓名 相关事件
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 ① ②
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③ ④
二、综合学习
7.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