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310字。

  2023-2024学年福州初三10月适应性训练
  九年级语文
  (全卷共8页,三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的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咸阳城东楼》以实景叠合虚景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3)李商隐的《无题》运用典故表达内心情感的语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
  (4)《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暗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福建是中国唯一以“福”字   ①   (guàn)名的省份。在(    )传统“福”文化的中国人看来,这个地方的祖先(    ),起名有水平。要(    )福建何以谓“福”,需要从福建省名由来说起,“福建”由福州府和建州府各取首字而来。这是对“福”的   ②   (qí)愿追求,也是对“福”的具体指向。“福”是很迷人的字眼。甲骨文中的“福”是双手捧酒浇在祭台上,从示从畐,顺天垂象,腹满之义。可见,“福”既要人付出心血与汗水去构造,又是来自上天的幸运,要天人合力就能成全。八闽地名,福、寿、安、宁皆备,散发浓浓的“福泰永宁,平安长乐”愿求。这就是“福”文化的心理深层内涵。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4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崇拜   深谋远虑   追究                 B.崇尚   高瞻远瞩   追溯
  C.崇拜   高瞻远瞩   追溯                 D.崇尚   深谋远虑   追究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福”既要人付出心血与汗水去创造,又是来自上天的幸运,要天人合力就能成全。
  B.“福”既要人付出心血与汗水去缔造,又是来自上天的幸运,要天人合力才能成全。
  C.“福”既是来自上天的幸运,又要人付出心血与汗水去创造,要天人合力才能成全。
  D.“福”既是来自上天的幸运,又要人付出心血与汗水去缔造,要天人合力就能成全。
  3.名著阅读活动。(6分)
  (1)下列关于《水浒传》的人物情节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晁盖等人投奔梁山,王伦拒绝他们入伙,后来火并王伦的是林冲。
  B.朝廷中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的是呼延灼。
  C.遇九天玄女受三卷天书的是黑旋风李逵。
  D.火烧草料场,把林冲逼上梁山的是陆虞侯。
  (2)下面是关于《水浒传》中水泊梁山108个好汉的大数据统计。请根据这些统计,结合小说的主题与写作背景,写出你分析与探究的结果。(3分)
  【数据统计】108个好汉上山前的身份(职业)分类统计:地主、富商、隐士等5人,占比约为5%;下层官吏等33人,占比约为30%;农民、无业游民、手工业者、渔民、猎户等70人,占比约为65%。最终,这108人都接受了招安。
  二、阅读(64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小题。(7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温诗三四句中的“鸡声”、“月”、“霜”照应了标题中的“早行”: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时上路,然而铺满清霜的板桥上已有了先行客人的足迹。
  B.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温庭筠想起了梦中故乡杜陵回塘水暖,野鸭自得其乐的场景。“杜陵”之梦与“早行”之景,虚实相生,首尾照应,情脉通贯。
  C.诗人王禹偁骑马穿行于山间小路,悠然自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春日山村晚晴图,充分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D.王诗第三联“胭脂”与“白雪”对举:棠梨叶红艳似火,荞麦花开如雪,给读者带来唯美的视觉感受,第四联情绪由悠然转为怅然,拓深了诗意。
  5.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小题。(16分)
  记雪月之观(节选)
  沈周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①。风寒冱②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③,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④,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晃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⑤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