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0字。
第12课《拿来主义》课时规范练(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B.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其本质是为了促进中外文艺的交流,而结果却成了卖国媚外的行为。
C.一味送去不仅会让当时的中国像尼采一样发疯,还会贻害子孙,丧失尊严,丧失主权,只好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D.把“抛给”冠冕地说成“送来”,这是接受者的自我慰藉,自我粉饰,其实质和“抛给”一致,都具有轻蔑和侮辱的意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拿来主义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的方法,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B.第⑧段中,文章以一个穷青年意外获得一所大宅子后的三种不同处理方法为例,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C.文章论述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作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D.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有鉴别地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只要拿来主义者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就一定能创造出新文艺。
C.全盘否定或者肯定中外文化遗产,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我们民族的新文化。
D.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