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90字。

  2023-2024第一学期学情练习试卷(第10周)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别、学号按要求填写好。
  3.答题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
  一、积累运用(29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2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 山下》)
  (3)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
  (4)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并引以为戒的 句子是  :                                 。(《论语》十二章)
  (5)“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的“                           ”,借月华如霜营造边城凄神寒骨的氛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2.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2分)
  知识卡片
  《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后 以 “ 雁 足 ” 或 “ 雁 ” 为 书 信 的 代 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7分)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存在fēn qí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 场。有人xiǎo xīn yì yì地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也有人lìn  sè分享自己的看法。然而,正是在 这种种不同中,我们得以窥见世界的多样性,并在彼此的交流中,学会尊重与理解。
  (1)fēn qí(        )    (2)xiǎo xīn yì yì(            )   .(3)lìn sè(       )
  新购的矮牵牛,小小的苗,只举着一朵花,孤零零的。
  这种情况,经验之法是添肥、换土、改盆,还有就是剪花,连芭带花, 一并剪下。 一个半 月之内,它们可能没惊没喜。除了等待,别无他事。
  忽有一天,花突然就开了,且是          地开。 一帘花瀑,倾盆而下。谁能想到,小小一 景,也能如此悦目。
  如果一开始什么也不做呢?它也自会发育,采日月        一般,慢慢长成,零零星星 花开花放。可是,绝不会像这祥洋洋洒洒开得熏眼。
  好景,是不怕等的;良辰,也不怕晚。
  听说爱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就是它的名字。等待的意义,        是淌 过光阴的河流         是在等待中,剪辑出希望。
  第1页(共6页)
  4.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成群结队 精华  不 仅  更           B. 三五成群 精华 不只 还
  C. 三五成群 精粹 不仅 还            D. 成群结队 精粹 不 只  更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种情况,经验之法是换土、添肥、改盆  B. 这种情况,经验之法是改盆、换土、添肥
  C. 经验之法是改盆、换土、添肥,这种情况  D. 经验之法是换土、添肥、改盆,这种情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4分)
  材料—:类似“脑残”“矮锉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  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 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 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6.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2分)
  7. 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 建议。(2分)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8~9题。(6分)
  8.下列对《朝花夕拾》作品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无常》中,鲁迅描绘了儿时在迎神赛会和舞台上所见的爽直、公正的“无常”形象。 B. 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对传统“孝道”进行理性思考,认为要取其精华。
  C.《五猖会》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可以引发读者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虽粗鄙,但善良,鲁迅对阿长充满感激与怀念之情。
  9.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 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 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  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