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980字。
2024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衍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
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浓郁的、华贵的、壮硕的;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
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当时晋人的流风余韵犹未泯灭,所述的内容,至少在精神的传模方面,离真象不远。
要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世说新语》一书里有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不可忽略的。今就个人读书札记粗略举出数点,以供读者参考,详细而有系统的发挥,则有待于将来。
(一)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而《世说新语》上第六篇《雅量》、第七篇《识鉴》、第八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规箴》,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
(二)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有而趣灵。”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末魏晋六朝是文人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时代,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B.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因此这两个时代的文学成就都远不如汉末魏晋六朝。
C.天马行空、游行自在的行草书法是最适宜于表现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自由心灵的艺术。
D.汉魏晋六朝以后的艺术根基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是由汉魏晋六朝的各类艺术家奠定和影响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所表现的美与魏晋人倾向的艺术美进行对比,意在抑彼扬此,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
B.文末叙谢安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一事,是为了论证“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以使人发挥出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
C.文章前三段概括出汉末魏晋六朝的整体风貌,目的是作铺垫,为的是引出后文来论说《世说新语》表现出来的晋人之美。
D.作者宗白华认为,《世说新语》一书里存在的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特性的必选资料。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王长史登茅山,大恸哭曰:“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B.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C.王右军既去官,与东土人士营山水弋钓之乐。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D.荀中郎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
4.从宗白华的这篇文章可以推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请为这本书写一则简介。(4分)
5.人文科学的研究,一方面要求真,另一方面也要求新。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鸟巢
陈毓
老远看见三个鸟巢高挂在一株笔直的白杨树顶,像是树下主人托鸟打出的广告。远山旖旎,稻田如镜,这不正是我们寻觅的地方吗?车拐向有三个鸟巢的人家。
经营农家乐的是一对小夫妻,正吃饭,见我们停车,放下筷子起身招呼。我们嘱咐夫妇俩吃饱了再给我们做,但男主人已经把菜单递上,女主人随手把炉火捅旺。
老饕、胡子、二饼,我们近年常结伴进山。城里雾霾天多,我们限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