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25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3.1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中国共产党高度肯定英雄及英雄精神,表达了对待英雄人物及其精神的鲜明态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雄观。新时代,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百年演进历程,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实践的经验智慧,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逻辑,对于增强历史自信、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英雄观发展了英雄来自平凡人、平凡英雄可以创造不平凡事业的观点,正所谓“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新时代英雄观首次将“平凡”和“英雄”结合起来,充分肯定了平凡英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抢险救灾,无论是争分夺秒复工复产,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都离不开平凡英雄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身影。在和平年代,只要脚踏实地、倾情奉献、无怨无悔,每个平凡人都能成为新时代的英雄,都可以续写不平凡的英雄故事,创造不平凡的英雄功绩。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以国家最高规格褒扬英雄人物,号召“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英雄的鲜明品格为“忠诚、执着、朴实”。新时代的英雄观继承了革命英雄主义传统,同时又彰显了平凡英雄在普通岗位上忠诚担当、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也展现了平凡英雄“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生境界。
  (摘编自黄倩倩《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儒家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现实主义态度造就和凸现了儒家英雄主义精神,这一精神继承了原始人顽强生存的人性力量,以及春秋战国时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与自然的复杂情态中艰苦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民族精神传统,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演变中形成了儒家独特的理性精神。
  1.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英雄观首次结合“平凡”和“英雄”,彰显了平凡英雄的高尚品质和人生境界。
  B.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反映了原始人同自然斗争的坚决意志,显示了英雄主义气概。
  C.孟子提出“刚健”思想,并将其衍化为“大丈夫”精神,也就是英雄主义人格。
  D.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深入探索和研究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百年演进历程,就能增强历史自信、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
  B儒家英雄主义精神继承了前人强调的人性力量和主体作用,造就了积极入世的现实主义态度,形成了独特的理性精神。
  C.司马迁笔下的人物都是慷慨悲壮、豪迈辉煌的悲剧式英雄,是因为他非常赞赏儒家所倡导的英雄主义精神。
  D.新时代的艺术创作应该通过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书写时代的英雄和榜样,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儒家英雄主义精神的一项是(3分)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B.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C.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D.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蜀先主庙》)
  4.材料二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两种进行简要分析。(4分)
  5.新时代英雄观与儒家英雄主义精神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与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小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下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