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00字。

  云南省石林县2023--2024学年七上11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7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浪费还是节约,这看似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却照鉴(jiàn)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品质。现实中,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有意无意地浪费粮食、糟蹋粮食,(A)一些人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是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的原因,这些都与社会文明 。文明,在于“人人相善其群”的公德意识,在于 自然、尊重劳动的自律自觉,在于重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尺度……由此而言,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进而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付出;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B)我们要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识、赓续艰苦奋斗精神。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份“家底”,是几代人筚路蓝缕、拼搏奋斗才攒(cuán)下的,决不能在挥攉浪费中白白断送。(C)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指出的,“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因为无论是面对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国情,还是面对 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需要我们时刻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点资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qiú),我们才能拥有抵御风险的深厚底气、迎战困难的强大力量。
  (D)勤俭节约,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全社会要 合力,建立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于家庭,从一箪(dān)一瓢做起,懂得珍惜;于商家,要介导理性消费;于媒体,要通过宣传与引导,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文化自觉。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不辍。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鉴(jiàn) B.攒(cuán) C.裘(qiú) D.箪(dā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糟蹋 B.馈赠 C.挥攉 D.躬行不辍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适得其反 敬仰 宏伟 聚积 B.适得其反 敬仰 雄伟 汇聚
  C.背道而驰 敬畏 雄伟 聚积 D.背道而驰 敬畏 宏伟 汇聚
  4.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人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是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的原因。
  B.我们要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识、赓续艰苦奋斗精神。
  C.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指出的,“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
  D.勤俭节约,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5、将下列诗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远远的街灯明了, 。 , 。 ,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①定然有美丽的街市②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③我想那缥缈的空中④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⑤天上的明星现了
  A、②⑤④③① B、④⑤②③① C、②③①⑤④ D、④②③①⑤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终古高原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
  (3)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5)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与这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