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10字。
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中阳光测评卷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8分)
中国是一个英雄的国度,每个时期都会(yǒng) 现无数顶天立地的英雄。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矢志不渝、艰苦奋斗、舍生忘死,(pǔ) 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树立了巍峨入云的精神丰碑。和平时期,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雄的中华儿女赓续先人百折不(náo) 、奋勇向前的精神,阔步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勇敢面对接踵而至的一切灾难——地震、高温、山火、洪水……你看,地震突发后的八方支援,高温炙烤下的守望相助, , ,(huì) 聚成一股股强大的钢铁洪流,构筑起一道道锐不可当的钢铁长城。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yǒng) 现 ②(pǔ) 写 ③百折不(náo) ④(huì) 聚
(2)文中加波浪线的四个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顶天立地 B.矢志不渝 C.接踵而至 D.锐不可当
(3)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两个短句,使文意连贯,句式整齐。
2.学校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4分)
(1)有同学想给大家讲述几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下面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A.烽火戏诸侯 B.闻鸡起舞 C.商鞅立木 D.曾子烹彘
(2)阅读下面材料,运用对偶的手法在横线上补全语句,评价材料所表现的诚信美德。
无人售票,自助银行,无人零售……渐渐被人们接受。据报道,前两天,湖北一家花店火了。火的原因并不是花有多么好、花有多么香,而是卖花、买花的全程,无人看管,顾客自行投币进行交易。
商家销售信任之花,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 》)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
(4)清荣峻茂, 。( 《三峡》)
(5)《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直接表达了白居易对西湖春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50分)
(一)名著阅读
4.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下面人物外貌或经历与括号中人物不能对应的一项是( )(2分)
A.他身材修长,四肢灵活,笑起来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曾在1927年成立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这支军队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核心。(徐海东)
B.他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屯粮的大地主,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有需要的同志骑;喜欢孩子,尊重“红小鬼”,将棉袍给小号手围上。(彭德怀)
C.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在当兵之前,当过放牛娃,鞋匠,当过矿工,也修过水渠,还当过土匪,南昌起义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贺龙)
D.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生活简朴,住在窑洞里,四壁简陋,只挂了一些地图,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毛泽东)
5.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但其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事实的印象和感受,这当中必然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三个选段作简要分析。(4分)
他(毛泽东)接着说:“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贺龙、叶挺率领的第二十军,同朱德合作,领导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红军的前身组织起来了。一星期以后,即八月七日,党中央委员会举行了非常会议,撤销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
(选自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他(蒋介石)现在把歼灭红军的主要希望寄托干防止红军渡江上面,妄图把红军驱向西南,或者驱进西藏的不毛之地。他电告麾下将领和地方军阀:“在长江南岸堵截红军乃党国命运所系。”
(选自第五篇《长征??举国大迁移》)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选自第五篇《长征??过草地》)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齐州①送祖三②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③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注】①齐州:今山东济南。②祖三:即祖咏,是王维诗友。③祖:出行之前祭祀路神。
6.与“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两句表达情感最相似的一项是 ( )(2分)
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诗歌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2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